特约评论员/周军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0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从稳定和扩大农民工就业、维护农民工劳动保障权益、促进进城农民工均等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推动农民工就业增收、更好融入城市。
农民工是我国劳动力构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城乡之间流动,用辛勤付出改变了个人和家庭的命运,也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统计显示,目前全国农民工约有3亿人,其中,外出务工农民工1.9亿人。以政策力量进一步加强农民工的服务保障工作,对于提升农民工社会地位、促进农民工就业增收意义重大。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拓宽“就业路” ,是提升幸福感的直接途径。《意见》重点关注农民工稳就业,提出坚持外出就业与就地就近就业并重,多措并举拓宽农民工就业渠道,并以政策力量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加强农民工技能提升,健全就业帮扶长效机制等。《意见》以政策力量推动农民工在家门口“好就业”“就好业”的同时,也为那些有手艺、有梦想的农民工搭建广阔的创业平台,体现坚持外出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并重的施策导向。推动“家门口”就业,各地纷纷创新实践,形成了“本土”特色。广东“妈妈岗”帮助育龄妇女更好兼顾家庭与工作,让就业更温暖;江苏“千社万岗”“苏社有为”“就在江苏”等就业服务为农民工搭建广阔就业平台……“企业就近用工、群众就近就业”的服务平台在各地不断拓展,“家门口”就业成为越来越多农民工的新选择。
淬炼“内功”本领,更能提升农民工就业成色。如今,许多农民工也渴望学习专业知识技能,从简单的“卖体力”转变为进入技术型行业。品牌带动成为我国提升农民工就业质量的一大亮点。全国已经形成近500个具有特色的技能劳务品牌,有的品牌带动就业创业人数超过100万人。在厚植农民工就业成色的过程中,还需兼顾好“新老交替”这一现象。做好“老一代”农民工权益保障、培养“新一代”农民工成为新型劳动者,是一门新课题,需双向发力,用技能打开就业的门路。对此,“加强农民工技能提升”也成为了《意见》施策的重点。各地不妨广泛搭建平台,组织“老一代”农民工参加家政、托育、物流等社会服务领域的培训,提升就业竞争力;引导“新一代”农民工积极融入行业企业、院校、公共实训等,做好日常沉淀和积累,实现从“工”到“匠”的转变。
农民工群体数量庞大,好政策只有落到实处,落在细节上,才能温暖3亿多农民工的心。进了城、能留下,一直是许多外出务工人员的心愿。这当中,既包含对高质量就业的追求,更涵盖农民工子女如何享受更好教育,家庭如何共享更多社会性保障公共服务等。各地当紧贴农民工“心头事”,进一步放宽城镇落户限制,科学推行积分落户等,降低对学历、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要求,做好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保障,提升农民工幸福感、获得感。
桩桩件件小事都不能“小视”。只有把政策落实落细,确保农民工的工资、工时、保险等基本权益,多措并举提升就业服务、改善生活环境、提供法律保障,才能有效让农民工更快更好融入城市生活,成为真正的新市民。(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