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为笔,记录运河悠久历史文化;以情为墨,书写运河沿岸时代变迁。在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之际,江苏省委宣传部联合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推出大型全媒体系列专题《写给运河的一封信》。
video
杨兆群,来自常州金坛,是金坛刻纸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我是土生土长的金坛人,喝着运河的水长大,在运河边上生活了将近70年,对大运河的感情肯定不是一般的。” 身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杨兆群萌发了一个想法,用手里的刻刀和宣纸、用金坛刻纸技艺来给中国大运河写一封特殊的信。
刻纸作品《源远流长江山秀——大运河》,获评吉尼斯世界纪录“最长剪纸作品”,总长99.97米早在2018年的时候,杨兆群就在构思创作剪纸作品《大运河》。他表示:“因为中国大运河是世界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金坛(剪)刻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9年又是中国剪纸申报世界‘非遗’十周年,各种机缘凑到了一起,当时我就想做一幅一100米长的大运河(剪)刻纸作品。”
中国大运河北发涿郡、南抵余杭,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5大水系,流经了20座城市,其中有8座城市在江苏省境内。浩浩荡荡的中国大运河,不仅是世界最长的运河,被搬进百米刻纸长卷中,也是一项世界之最。想法虽好,杨兆群很快发现实现起来并不容易,因为哪怕是100米长的作品,也不足以容纳大运河的壮阔。后来他便想,能不能把大运河沿线的剪纸艺人都发动起来共同创作呢?
杨兆群策划并发起百米长卷《大运河》剪(刻)纸创作项目,大运河沿线8省市11位创作者群策群力、实地考察、写生共创通过圈中好友介绍,杨兆群联系上了北京剪纸艺术家王红,邀请她设计创作北京段。王红表示:“我小学就开始绞剪纸,一直绞到现在,杨老师跟我说要做100米不带接头的,我哪绞过这么大的,别说是100米,你就是用剪刀绞1米,都保不齐有的地方会剪断。”这么巨幅的作品,王红虽然心里没底,但还是加入了项目组,跟着大伙儿沿着运河四处采风考察、留影写生,她所负责的北京段有皇宫以及各种古建筑物,这些建筑物上有许多细小的窗户,还有小的人物,还都是穿着一百年前的装束,如果是按她的习惯用剪刀来操作,很难剪出效果。
艺术家们组织起来后,接下来杨兆群要解决的,就是各地剪纸技艺融合的问题。中国地大物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艺术风格不尽相同,大运河沿岸也是风光各异。项目组齐聚11位南北各地剪纸艺人,为了尽可能统一创作风格,杨兆群拿出了早前的刻纸作品《龙城古运河》给团队成员“打个样”:“它是我跟李祥老师的(作品),描绘的就是我们常州段大运河沿岸的风貌,大家看了之后就明白了哪一块该阴刻、哪一块该阳刻,大家有了这种感性认识,就按照大运河在各省份的长度的比例,分别领取了对应多少米的创作任务。江苏的遗产点最多,所以我们江苏(参与创作)的人就多,有三个。”
李祥也是常州本地人,与杨兆群有40年的交情,他主要负责大运河苏州段、无锡段、常州段的原稿绘画。李祥说:“你看我画的无锡清名桥,真的挺巧的,我以前是工程兵,部队驻地就在无锡,我平时就在运河边上,所以对那段(运河)太熟悉了。”
无锡著名景点清名桥李祥还表示:“我们苏锡常这些地方,基本上都是运河穿城而过 ,然后老百姓的房子就围绕运河做文章,生活、运输、搞经济发展,都在这条运河上面,可以说运河江苏段是最繁忙的。所以我画的运输船也很多,房子、人物都非常丰富,最细腻的也在这一段。”
山东剪纸艺术家王继红是山东段设计者之一,她也醉心于这项前所未有的剪纸作品:“山东跟江苏一样,是大运河流经面积比较大的省份,所以说这两段,基本上都是两个人或者三个人来完成(绘画),运河上的一些闸、龙王庙、造船厂都有具体的位置,所以你要合理地把这些东西安排到当中,还要让它(看上去)感觉舒服,其实难的就是这些细节的组织上。”
自2019年起,项目组经过约6个月的策划统筹、绘画设计,11位创作者终于将画稿汇集到杨兆群刻纸工作室。“创作形式是大家先出稿,我们这边统一形成剪纸稿,然后是黑白处理,最后统一刻制。”杨兆群说,刻制百米长卷的工程量相当大,最终邀请了22名匠人参与,耗时约4个月。“其实衔接的时候也出了一点问题,因为大家手法不同、风格不同,有的人物画得很大、有的人物画得很小,有的房子画得很大、有的房子画得很小,杨兆群也费了好多脑筋,怎么样在大家(画稿)的基础上把它统一。”李祥说道。
百米长卷《大运河》山东段杨兆群介绍道:“别说我们11个作者风格不一样,即便是山东的两个作者,风格也不一样。那么我们怎么把它融会贯通,就要取长补短。”在具体刻制阶段,遇到关键位置,杨兆群亲自操刀剪刻,确保作品万无一失。“比方说大运河上的船,从北京一直到浙江,船是通用的,因为它是运送物资、丝绸、盐的,所以我们(设计)的船摆在这边蛮适合的,顺流而下到那边,还有一条这个船,这样作品看上去才显得比较完整。”
中国大运河在金坛刻纸匠人的案几上纵贯南北,把北京到浙江的那么多重要的城市串联起来,流经之处,无不蓬勃富庶。杨兆群和他的同仁们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刻,不辜负大运河每一段的风土人情、地理风貌和历史积淀!
“刻制任务下到我们工作室之后,其实第一步在纸张的选择上就有很大的难度。”何雅雯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加入工作室成为杨兆群的徒弟,一开始他们在深圳某纸厂定制了3张,结果要么是中间有接头,要么就是长度不达标;后来找到安徽宣纸厂,才得以解决纸张问题。最后刻制装裱时,工作室特意买了一台1.6米宽的机器用于高温压烫黏合,“因为100米长卷的纸张它是不断的,你又没办法把它(分成)一节一节地刻,这就意味着要跟我们平时的刻制方式不一样,后来还是杨老师和我们的装裱师傅共同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用‘轴’的方式,一边装订一边刻。”杨兆群在最终定版时匠心独运地给百米长卷增加了一圈水浪波纹,“因为我想区别开《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没有花边的,而我设计了一个水浪(图样)花边,这个花边一下子把大运河容纳在一起了,(使得)画面更集中,展出的时候他们看到之后个个满意,都说效果很好!”
2019年国庆前夕,杨兆群创作团队赶制《源远流长江山秀——大运河》50米刻纸长卷在常州市刘海粟美术馆进行展览《源远流长江山秀——大运河》百米刻纸长卷共两幅,一幅藏于杨兆群刻纸工作室,另一幅由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收藏构思4年,刻制历时4个月,生动再现运河沿岸名胜古迹、民风民俗、文化遗迹,“一条大河”沿着勾连不断的线条绵延开去,船只往来穿梭,沿岸市肆林立,熙熙攘攘,仿佛能听到人们的吆喝声 …… “我跟我的小伙伴们一起去刻的时候,也感到身上是担着责任的,因为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项目,同时又能体现我们金坛刻纸技艺,还有我们这一辈传承人的责任心和大家的团结。”何雅雯说道。
“创了吉尼斯世界纪录,就会让更多的外国人知道我们的大运河、我们的金坛刻纸。《源远流长江山秀——大运河》百米刻纸长卷就是我写给大运河的一封信,也是金坛刻纸、中国剪纸人写给世界的一封信。”杨兆群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