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16日消息(记者冯仪)大学生返乡,村民转型为职业农民、产业工人,酿米酒、种香菇、搞文旅……在湖北京山市,一座农场将周边的村民、农民甚至返乡大学生集合在一起,用企业的力量带动乡村振兴。
从深圳回到家乡 一位返乡大学生的选择
返乡大学生能不能在家乡留得住,留得舒心?徐巧给出了她的答案。
“2018年,我刚回来的时候,只有两个同事一起工作。”1994年出生徐巧,在京山市的一座乡村长大。和许多乡村青年一样,大学毕业后她前往深圳工作。“人在外面,其实心里还是很关心家乡发展。”2018年,泰康保险集团与京山市政府签订战略协议,投资支持杨集镇双墩村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听说京山农场即将筹建,徐巧辞去了深圳的工作,在农场还是一张规划图纸的时候,便回到了家乡。彼时的农场还是一片不毛之地,经过六年的建设,京山农场已经成为占地面积约2600亩,集度假休闲、农耕体验、现代农业生产于一体的农业示范基地,双墩村也已成为湖北省“万企兴万村”的乡村振兴样板村。
“在镇上上中学的时候,我每年都拿到了万林奖学金。”徐巧提到。万林奖学金是由泰康保险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陈东升的父亲陈万林倡议设立的。自2001年奖学金设立以来,20多年间,共有1100多名优秀师生受到嘉奖和资助。“那个时候,心里就留下了小小的种子。”徐巧表示,自己选择回乡发展,和中学时期接受到的善意与对泰康的向往分不开。2022年,她被选为京山市政协委员。在家乡工作的6年里,她逐渐成长为农场接待处经理,而像她一样回乡的大学生近年来也更多了。
“这两年,陆续有4位大学生回来了。”双墩村村支书王国福介绍,村里的大学生回乡,首先工资待遇能跟上,另外还方便照顾父母。“最近刚回来的大学生,也有之前在武汉工作的,现在在农场酒店做客餐预定、酒店管理相关的工作。”王国福提到。
村民变身产业工人 产业集成带动劳动力转化
“我们村上原来有个贫困户,身体不好,务农很困难。农场开业后,一家都来里面工作,一年挣几万块钱,全家都高兴得很!”王国福提到,京山农场的建设,带动了周围村民们的就业。“他们老两口在农场里面做绿化、植被养护工作,一个人一天也能收入六七十元钱。”
“我们现在农场用工是3种模式,正式工、小时工和短工。”京山农场副总经理赵欣介绍,这三种用工方式参考了本地居民、村民的需求和生活习惯。短工往往是本地村民利用一年中的农闲时来农场做工,这样的模式让农民既可以照管自家田地,也可以获得额外的收入。赵欣提到,京山农场不仅是一个农业项目,更是乡村振兴和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载体,是泰康助力乡村振兴的示范项目。
受访者供图据悉,京山农场目前共有员工200余人,其中本地员工160余人,大学生员工56人。园区临时本地用工达到300余人次,人均年增收3万多元。
除此之外,在杨集镇李冲村,米酒产业成了村民们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为了让村民们致富,李冲村支书尹隽走访了泰康保险集团相关负责人,经过研讨,双方一拍即合:“搞乡村振兴!李冲村位置好、环境好,可以开展米酒项目。”尹隽介绍,2023年初,米酒厂正式开始建设,由泰康提供技术支持和营销渠道,村民们变身为产业工人,进行米酒酿造、为游客提供体验活动。“就发展产业这块,我们村集体收入已经突破了25万元。”
授人以渔 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合力
怎样盘活一个农业村?企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又是什么?京山农场总经理陈平认为,农技、农资、农商三者有机结合才是解决之道。
目前,京山农场已经能为周边的村民解决一些就业岗位,吸纳人才。农场游客能够带动周边农副产品、旅游消费。村集体产出的米酒、蘑菇、葛根粉等农副产品,可以通过泰康的“泰享购”平台销售,为产品销量提供保障。
受访者供图“我们在建设农场期间,为了带动周边乡村振兴想了很多办法。”陈平提到,为了吸收经验,他曾经和同事们一起到某个乡村振兴示范地实地观摩:“当地是靠旅游带动乡村,村民家家户户都开民宿,但这样的发展模式不适合我们。”杨集镇虽自然环境优美,但弱点在于相比以旅游为卖点的村镇来说,地理位置还是相对偏远。以农业为本,是带动当地乡村振兴的抓手。
“除开武汉市、湖北省本地的游客,泰康自己的保险客户占了很大一部分客源。”陈平表示。“此外,泰康各地的养老社区对于农副产品的需求量也非常大。目前,镇上产出的农产品也可以通过“泰享购”平台销售给客户。
未来,京山农场能不能成为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可复制样本?陈平觉得,目前已经有了成型的思路:“过去所有的想法都是碎片化的,不知道怎样能把这件事做起来。但现在,可以以农业为主,先把农商搞起来,让村民可以自己造血,用市场来引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