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回望2024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在15.html" class="superseo">巴黎奥运会勇夺40枚金牌,与美国并列第一,取得我国境外参加奥运会历史最好成绩,在中国重返奥林匹克大家庭45年之际,夏季奥运会金牌数也突破了300枚,令人振奋的成绩充分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力量。
2024年,中国竞技体育开辟新天地,离不开新型举国体制支撑。新型举国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是实现竞技体育勇攀高峰的重要保障。郑钦文为中国夺得首枚奥运会网球单打金牌,她能登顶竞技最高峰,得益于个人、社会和国家共同发力,从她学球开始,家庭培养、体制支持和社会助力一直陪伴在她向前迈出的每一步。除了郑钦文之外,张之臻与王欣瑜首次搭档出战奥运混双比赛就摘下一枚银牌,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中国竞技体育每一个成绩的取得、每一个项目的重大突破,都是中国体育人一代代接续传承、团结奋斗,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举国体制结出的硕果。
2024年,中国竞技体育开拓进取,离不开科技助力。潘展乐打破男子1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并夺得巴黎奥运会冠军,结束欧美运动员在该项目上的长期垄断。优异成绩的背后,除了运动员常年如一日的刻苦训练外,科研团队研发的“3D+AI”训练辅助系统同样功不可没。有了这套系统,运动员可以对训练中每一个动作进行逐帧分析,做到精益求精。除游泳之外,跳水、三人篮球、羽毛球、皮划艇等项目都将高科技融入到训练和比赛中。正是这种既发扬刻苦训练的优良传统,又大力实施科技助力,中国竞技体育才能不断攀上新的高峰。
2024年,中国竞技体育后辈可期,离不开人才培养渠道多元化。第一届全国青少年三大球运动会上,体校专业运动员、职业俱乐部梯队球员和学校学生同场竞技,为三大球振兴,为体育强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巴黎奥运会中国游泳队31名运动员中,有9人来自浙江,其中7人获得奥运奖牌。顶尖人才不断涌现得益于浙江省早已形成了一套从“选苗”到“育苗”,体育协会、俱乐部、培训机构共同参与的科学化人才培养机制,使得游泳人才库始终保持充盈状态。15岁的陈妤颉一直边学习、边训练,刚刚结束中考的她,在今年“跳级”参加了多项成人组比赛并斩获全国田径大奖赛总决赛女子100米金牌……后备人才源源不断的背后,是我国体育人口不断扩大、体育人才培养渠道持续多元化的结果,归根结底是中国体育、教育、经济、科技等多方面力量聚合而来的丰硕成果。
国运兴则体育兴,国家强则体育强。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我国能够跻身世界体育大国、奥运强国之列,根本在于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2025年,一个全新的奥运会周期正式开启,米兰冬奥会也吹响了冲刺的号角。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体坛,“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运动员们还需戒骄戒躁、再接再厉,用努力、毅力将潜力转化为实力,在向世界展现新时代中国力量的同时,努力助推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体育强国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