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服务贴心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作为青山区法院唯一派出法庭,红钢城法庭迎难而上。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现实考量:青山区是新中国老工业基地,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改造,家庭纠纷陡增。 “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保障基层群众法治需求、服务基层治理的前沿阵地,群众的需求在哪里,人民法庭的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青山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彬林说。 走进红钢城法庭,“家”的温馨扑面而来:墙上张贴着各类温馨标语,亲子会见室、心理咨询室、沙盘游戏室、单面镜观察室、情绪解压室、静好书屋科学布置,清新雅致。 “我们打造的是‘调解、疏导、审理’三合一情景化家事审判场所,通过法理情理交织,寻求最优解。”红钢城法庭庭长陈倩倩介绍道。 一对夫妻闹离婚,直接将8岁小孩带到红钢城法庭,要他选跟谁一起生活。法官助理刁盈超见状,立即安排家事调解员陪同孩子在沙盘游戏室玩耍,她将夫妻俩带到家事调解室做调解工作。其间,刁盈超陪孩子一道玩耍,并了解到他的真实想法。经调解,夫妻俩决定尊重孩子意见,自愿离婚并约定孩子与母亲共同生活。“调解结束后,小孩正玩得兴起,还依依不舍。”刁盈超说。 在红钢城法庭感到“家”的温馨的,还有广大老年群体。自去年重启运行以来,红钢城法庭进一步建立健全“适老”诉讼服务,实行“优先安检、专人指引”制度,为老年人开辟立案专属“绿色通道”。“对大部分涉老年人案件,我们还提供上门服务和专属咨询,全力消除老年人在开庭、举证等程序环节存在的障碍。”陈倩倩说。
多元解纷舒心
想妥善处理父母遗产,又不愿与亲人对簿公堂,这是家住青山的杨大姐多年来的“心病”。杨大姐父母多年前离世,她与弟弟相依为命。弟弟工作后移居外省,并于2018年离世。为处置父母生前留下的房屋,杨大姐多次与弟媳、侄子联系,却被二人以事务繁忙为由拒绝。无奈之下,杨大姐走进红钢城法庭。 “我们全面梳理案情后,决定将案件派发给武汉市钢城公证处进行诉前调解。”陈倩倩说。今年8月,红钢城法庭与钢城公证处建立“法院+公证”继承案件多元解纷协作机制,以“法官+公证员调解工作室”为主要阵地,开展案件调查、诉前调解。 经公证员在线调解,弟媳和侄子同意房屋归杨大姐所有,杨大姐向母子俩支付经济补偿。随后,公证员出具调解协议赋强公证书,杨大姐成功办理房屋产权变更登记手续,解开多年心结。 “调为先,和为贵。”红钢城法庭法官助理雷岑岑告诉记者,从当事人走进法庭,调解就已开始。他们分析案情、了解诉求,组织双方沟通,积极推动调解贯穿案件办理始终。 据悉,青山区法院已构建起一支以红钢城法庭为核心,2个便民诉讼服务站、13个基层矛盾治理点、5个诉前调解组织、551名人民调解员等多元主体参与的矛盾纠纷化解团队。
源头治理润心
“根据上述案件审理情况及调研结果,我院发现你辖区涉彩礼纠纷存在以下问题……特建议……”今年8月,红钢城法庭向八吉府街道办事处发出倡导移风易俗、促进婚事新办的司法建议书。 八吉府街位于青山区东部,发展相对滞后,近年来涉彩礼纠纷多发,且低龄化趋势明显。“我们不能就案办案,要从源头解决问题。”在王彬林看来,司法建议不是对有关单位和个人“挑毛病”,而是为防控矛盾风险“开良方”。 收到司法建议书后,八吉府街道办事处高度重视,制定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先后两次通过召开青年座谈会、工作推进会,部署辖区移风易俗专项治理工作。“相亲相爱的和谐之风更浓厚了!”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说。 近年来,红钢城法庭定期组织干警下沉辖区9个(村)社区,与(村)居民议事协商,指导订立村规民约,推动“无讼社区”创建,不断完善“法院指导+社区参与+居民自治”机制,全面融入党委领导的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 “我们要将红钢城法庭打造成家事审判旗舰法庭,通过办理一个案子,解决一类问题,惠及一方百姓,不断提升群众的法治获得感。”青山区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刘雪飞对此充满期待。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