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年来,汉江沿岸的农民们通过转变思路种植高附加值新品种作物、利用科技助力原有经济作物增产等多种途径,汉江两岸农业生产已取得显著成果。像国家优质植物品种“景阳桐”、浑身是宝的油橄榄、单个售价达100元的武当柑橘等优质经济作物,已在十堰形成规模。
山高坡陡耕地少 催生漫山“景阳桐”
湖北十堰郧西县景阳乡,是汉江从陕西省流入湖北十堰后的首个乡镇,这里山高坡陡。汉江从崇山峻岭中穿出,两岸山体坡度约45度,特殊的地理条件使得景阳乡耕地稀少。靠山吃山的当地百姓,凭借非凡的创造力找到了生存之道,其中油桐种植面积如今已达4万多亩。
“坡太陡,像样的土地少,种常规农作物产量低,不划算。”景阳乡兰滩口村党支部书记崔业琴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1987年出生的她,在2021年从前任村党支部书记手中接过重担,成为全村的“领路人”。她忙着修整通往油桐基地的公路、建设村级桐油加工厂,还带领村民在油桐树下套种油牡丹,每天都十分忙碌。在她的努力下,以“景阳桐”为代表的油桐产业,已成为兰滩口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
郧西是全国油桐主产区之一,早在1977年就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油桐之乡”。郧西油桐以景阳乡的“五爪桐”“七星桐”最为出名,因结籽多、含油率高而闻名。1983年5月,经中国科学院专家鉴定,它被列为国家优质植物品种,命名为“景阳桐”。
金秋时节,“景阳桐”挂满枝头
目前,景阳乡油桐种植面积超2万亩,年产油桐籽(仁)400多吨,加工桐油约100吨,其中兰滩口村油桐种植面积近万亩,“景阳桐”真正成为家家户户的“摇钱树”。
唐远林、唐远平、唐远玮、唐远成四兄弟是兰滩口村村民。多年前,他们外出打工创业,各自成就一番事业。如今,唐家四兄弟回到老家,投资4000多万元成立湖北华唐农林有限公司,上马桐油系列项目。完成土地流转后,他们以兰滩口村为中心,在周边18个村分发5万株油桐树苗和两万公斤油桐种子,发动乡亲种植油桐,扩大家乡油桐种植规模。
唐远林介绍:“按照计划,我们将在老家建成4万亩优质油桐基地,初期能达到年产桐油4000吨的规模。”按此规划,企业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亿元,税收达300万元,惠及周边4万多农民。
由于“景阳桐”的品牌效应,景阳乡已成为郧西油桐的集散地,本省及邻省乡镇每年流入景阳的油桐籽在1000吨以上。
如今,油桐深加工等相关配套产业在兰滩口村布局完善,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10万亩油橄榄挂满“黄金果”
从汉江进入鄂陕两省交界处,距离郧西县景阳乡下游约50公里是羊尾镇胡家湾村。站在村后海拔618米的山峰远眺,汉江水在落日余晖中金光闪闪。靠近汉江一侧的山坡上,除了零星的住房,全是郁郁葱葱的油橄榄树。
油橄榄树上果实累累
2022年起,羊尾镇与郧西县绿源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在胡家湾村流转土地打造了这个油橄榄种植基地。基地现场负责人谈小燕介绍:“这片高标准油橄榄种植基地在种植树苗时就配套建设了灌溉系统,目前有2300亩油橄榄,预计明年开始挂果。”
为提高土地利用率,今年基地还在油橄榄树下套种近千亩南瓜,目前已产生效益。今年“十一”黄金周前,种植基地的南瓜迎来丰收,枣阳、襄阳及十堰城区的大型农贸市场和商场采购商纷纷开着大货车赶来。南瓜采摘期间,平均每天有30名工人在油橄榄树下穿梭,采摘、装车,每名工人每天在家门口就能挣120元。
今年,郧西县羊尾镇油橄榄基地套种的南瓜丰收
相较于羊尾镇的油橄榄基地,郧阳区杨溪铺镇的湖北鑫榄源油橄榄科技有限公司起步更早。这家2015年成立的公司,不仅种植油橄榄,还配套橄榄油生产和销售。
金秋十月,油橄榄丰收。在杨溪铺镇杨溪铺村境内汉江河畔的“大尖山”山坡上,油橄榄树果实累累。油橄榄果采摘期,数十名村民变身采摘工,在树间忙碌。在他们身后,有人忙着将采好的油橄榄果装车,运往几公里外的加工厂。
截至目前,油橄榄这一高附加值作物在十堰境内汉江沿岸30多个乡镇都有种植,总面积超10万亩,其中郧阳区境内有6.2万亩。
智慧橘园结出“百元橘”
在十堰境内,汉江主河道流经郧西县、郧阳区和丹江口市。大自然的神奇在此展现得淋漓尽致,郧西有油桐、郧阳有油橄榄,丹江口则是漫山柑橘。
汉江经郧阳区安阳镇后突然拐了个大弯,在地势开阔的丹江口市铺展开,滋养着习家店镇、凉水河镇、石鼓镇、均县镇、龙山镇等地超过30万亩的优质柑橘园。从每年“十一”开始,丹江口市的柑橘陆续成熟上市,通过便捷的交通销往各地,其销售网络已覆盖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越南、朝鲜等多个国家。
又是一年丰收时节,橘农忙着将柑橘装车,准备销往外地
对于柑橘,橘农们习惯根据产量分为“大年”和“小年”。今年是丹江口市柑橘的“小年”,理论上产量应是“大年”的一半甚至更低,但实际上这种减产局面在逐渐改善。习家店镇铧厂洼果园场场长蔡万利透露:“今年我们这里的柑橘增产40%左右,这得益于科技赋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他就琢磨用科技手段调整柑橘“大小年”结构,以提高有限资源的产值。
蔡万利请柑橘专家指导,引进高产新品种,带领橘农科学管护,投入资金修建柑橘园灌溉设施,一系列举措让铧厂洼果园场今年增收150万元。如今,果园场种植的“龟井”“兴津”和“尾张”等主导品种先后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中华名果”等称号。
丹江口市均县镇的柑橘种植科技手段更“高大上”,他们让橘子树住进温室大棚,将成熟期从每年10月推迟到春节前夕,并通过技术使柑橘单个重量达500克以上。在汉江河畔的平地上,100多亩大棚里种满一米多高的柑橘树。这里地上有滴灌,空中有喷雾,空调风机、换气扇、红外监控、传感器、水肥一体化和自动配肥及中微量元素设备一应俱全。技术人员在办公室动动手指,就能掌握大棚内每棵橘树的生长情况。
丹江口市均县镇智慧橘园内,单个售价可达百元的柑橘长势良好
2022年,丹江口红甘萍智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均县镇落户。公司总经理严刚介绍:“大棚内50厘米厚的土壤是从别处培育好后运来的。目前室内种植有‘红美人’‘甘平’等8个柑橘品种,此外在均县镇还有677亩的室外基地。”
每年春节前后,大棚内柑橘成熟上市,单果最小重量500克,大的可达750克。更令人惊叹的是,这里的柑橘不再按斤卖,而是“一个100块钱”。
有人担心“百元橘”价高不好卖,实际上这样的柑橘根本不愁销路。“全都销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高端市场,柑橘成熟前就通过固定渠道预定出去了。”严刚信心满满。
文/ 记者:何利
图/记者:刘成臣
特约记者:姬廷顺
编辑:徐蕊
责编:张黎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