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保安澜,冬修水利。当前,全国进入冬修水利黄金期,各地加紧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灌区建设改造,为稳经济增长、保粮食丰收打好水利基础。
水利关系国计民生,治水之道是重要的治国之道。11月12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冬春农田水利暨高标准农田建设视频会议。会议强调,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田防灾减灾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水利工程是为了控制、调节和利用自然界的水源,以达到除害兴利的目的而兴建的各种工程。近年来,受汛期台风和强降雨影响,部分地区遭遇严重洪涝灾害。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既是为了灾后重建、设施修复,更是为了完善提升、应对风险。汛后,有关地区抓紧修复水毁水库、河道、堤防、蓄滞洪区等水利设施。冬季江河湖库进入枯水期,降雨量少,河流流量小,更方便进行河岸相关施工建设。冬季水利工程灌溉、防洪任务减少,进入了相对“清闲”的阶段,为施工的开展创造了条件。为从根本上防止洪涝灾害卷土重来,从江河湖泊堤坝、水库,到涵闸、泵站、河道工程等,各地利用冬季完善水利设施,提升河道泄洪能力、增强洪水调蓄能力、确保分蓄洪区分蓄洪功能、提升洪水风险防控能力。
冬春是农田水利建设的关键时期,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在有效应对旱涝灾害、夺取粮食丰收中发挥重要作用。各地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筑牢粮食生产基础。水库、河道、堤防、灌渠等水利工程是守护农田安全的重要保障。各地抓紧修复水毁灾毁农田设施,强化农田沟渠整治和平原涝区治理,着力完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大动脉”,疏通“毛细血管”,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截至2023年底,全国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超10亿亩,建成各类田间灌排渠道1000多万公里,建成大中型灌区7300多处,建成泵站、机井、塘坝等各类小型农田水利工程2200多万处,为实现大灾少减产、小灾能稳产、无灾多增产,全国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提供了有力支撑。
水利工程建设需要持续稳定的资金投入。水利部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投资10888.5亿元,这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连续三年超万亿元。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各地积极利用金融支持政策,创新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多种模式,多渠道筹集水利建设资金。支持资金保障有力,工程建设快马加鞭。目前,各地聚焦河道综合整治、水毁工程修复、水源工程建设、病险山塘水库整治提升、大中小型灌区建设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解决建管“最后一公里”问题等重点,全面开展冬修水利工作。眼下,一批重大水利工程迎来新节点。黄河古贤水利枢纽的导流洞工程施工标段正式开工建设,标志着工程迈入了全新的建设节点;新疆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项目近日完成发电厂房结构全部封顶,标志着发电厂房建设从土建施工全面转入机电设备安装阶段。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有利于增强农业应对自然灾害的韧性和适应性。
水利工程促发展、惠民生、护生态、防灾害。目前水利工程在建项目多、投资大,要高质量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保进度更要保质量,筑牢洪涝“防波堤”,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提供有力的水利设施保障。(向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