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农新瑜 通讯员 沈衍
黄梅戏名家杨俊在演出中
黄梅戏名家、湖北省文联主席杨俊获评“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新视觉黄梅戏《七夕传奇》进京演出场场爆满,原创黄梅戏《女国医》参演第十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省京剧院复排经典剧目《膏药章》青春版精彩上演,原创现代楚剧《田耕牛本传》亮相第八届湖南艺术节,央视《角儿来了》节目来鄂录制,7位“梅花奖”得主齐聚湖北黄梅,《戏码头·戏曲真功夫》电视节目获国家广电总局推优……
原创楚剧《田耕牛》剧照
湖北卫视《戏码头》不断上新
今年10月以来,湖北戏曲界好戏不断,喜讯频传。
作为戏曲大省的湖北,近年来持续发力推动戏曲振兴,尤其在剧目创编、人才培养、戏曲普及与传播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武汉“戏曲大码头”雄风重振,展现蓬勃新气象。
新作迭出,“戏码头”百花更艳
武汉各类戏曲演出精彩纷呈
11月27日晚,武汉京剧院创排的新编历史京剧《新虹霓关》在“武汉市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精品剧目展演”中上演,引来新老戏迷满堂喝彩。此前,武汉汉剧院复排青春版汉剧《王昭君》也亮相该展演,赢得观众热捧。
这是湖北专业戏曲院团不断守正创新、倾力打造新作的一个缩影。
湖北全省有京剧、汉剧、楚剧、黄梅戏、荆州花鼓戏等32个戏曲种类。近年来,“京汉楚花黄”等主要剧种不断推陈出新,阳新采茶戏、文曲戏、随州花鼓戏等稀有剧种也推出新戏,地方戏曲百花更艳。
倾心铸精品,新作力作涌现。2022年以来,京剧《母亲》《在路上》、汉剧《黎明》《夫人城》、楚剧《万里茶道》《淬火》、花鼓戏《红荷》《河西村的故事》、黄梅戏《舞衣裳》《女国医》等鄂产优秀新作唱响全国。黄梅戏《舞衣裳》入选全国“新时代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40部优秀剧目之一;新编历史京剧《优孟》、现代花鼓戏《外婆的澎湖湾》等亮相舞台;原创楚剧《田耕牛本传》、黄梅戏《七夕传奇》等多部剧目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原创黄梅戏《女国医》剧照近年来,湖北全省市县院团年均推出近20部整台大戏,多次参加中央新年戏曲晚会及国家级展演。
新秀成长,绽放舞台挑大梁
11月20日晚,原创楚剧《田耕牛本传》在武汉全新上演,50多位青春洋溢的年轻演员的表现令观众惊艳,不少老戏迷欣喜不已:“楚剧后继有人了”。这批新人,是去年刚从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毕业上岗的定向班“戏苗子”。
2016年,湖北开全国先河,从全省小学毕业生中定向招收157名楚剧、汉剧、黄梅戏“戏苗子”,进行七年制集中培养。如今,经历严格磨砺的他们走上专业舞台,开始挑起演出大梁。
近年来,湖北省安排专项资金数千万元,支持资助全省14个剧种20多个戏曲院团招收学员900余名。
同时,全省经常性分门类举办行当培训班、剧目传承提升班等,着力培养中青年戏曲骨干。2018年起设立的“湖北省戏曲名家工作室”,由戏曲名家采取“一对一、一带二”方式,每年为1-2名青年人才传帮带,并坚持开展汇报演出,极大地促进了青年人才成长。
2022年起开始的湖北地方戏青年表演优才“培根”计划,迄今已完成三期。通过“定向”“定人”“定戏”三合一模式,为地方剧种培养了一批年轻优秀人才。
今年9月,湖北省京剧院与湖北艺术职业学院联办的“戏曲表演京剧班”开班。历时一年从全国层层选拔出的40名10-12岁的戏曲新苗,踏上专业学艺之路。
多年浇灌结硕果,湖北戏曲人才队伍呈现出“传承有序、新人辈出”的喜人局面。
与时俱进,时尚戏曲也“出圈”
武汉永芳古戏院人气火爆
依靠“年轻演员+网络引流”,如今每到周末,湖北省戏曲艺术剧院旗下武汉永芳古戏院的演出几乎场场爆满,青春亮丽的戏曲演出吸粉无数,成为年轻人追捧的网红剧场。
青年戏曲演员搅热黄梅问梅村景区
今年来,省戏曲艺术剧院另一批20岁出头的年轻演员驻演黄梅县东山问梅村景区,以街头快闪、戏曲巡游、戏台表演等多种时尚形式表演黄梅戏,引来游客打卡热潮。
与时俱进、竞相创新的湖北戏曲“大码头”,正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不少戏曲项目火爆出圈。
沉浸式京剧《一丈青》引发观演热潮
“戏曲武打就在观众身边进行,大刀从你头顶扫过,掌风把你的刘海吹乱……”近两年来热演的武汉京剧院沉浸式小剧场京剧《一丈青》,让观众大呼过瘾,在抖音上引发刷屏;
沉浸式汉剧《贵妃醉酒》现场
武汉汉剧院创排的沉浸式汉剧《贵妃醉酒》,人气旺盛,开场“贵妃”一声长叹,即让观众瞬间入戏;
新编楚剧《又从西厢过》沉浸式演出
今年5月,武汉楚剧院新编楚剧《又从西厢过》沉浸版在武汉商圈连演10场,场场爆满。其主题歌《后西厢》更是圈粉无数,获评“年度国风歌曲”,赢来现象级传播;
“戏曲大码头,活力正青春,相信一定会有更多接地气、显才气、聚人气的湖北戏曲精品出现。”湖北省戏剧家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