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三亚11月29日电 11月28日下午,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下简称“运动会”)表演项目第二轮次室内第7组在三亚市白鹭体育馆进行。一群小演员的出现将比赛推向高潮。
“最萌跳皮筋队”燃爆运动会舞台
“很激动,真的很激动!”北京市代表团跳皮筋队带队老师李莎莎、默丹在孩子们表演结束后,湿润了眼眶。
北京代表团《皮筋新唱》。王琪明摄据了解,这支队伍来自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顺义实验小学,从学校的舞蹈队、啦啦操队、柔力球队、跳皮筋队等,经过层层选拔,最终确定18名小姑娘参加《皮筋新唱》。
作为北京代表团年龄最小的队伍,本次比赛却遇到了最大的难题。带队老师默丹告诉记者,第一轮比赛的成绩并不理想。在第一场表演结束后,四天的时间内将表演内容重新编排,加入大量技巧性动作,不断调整,27日才最终确定表演内容。
24日-27日,孩子们每天最少训练8小时。训练时,老师们和孩子一起跳;累了两位老师就通过玩游戏、买零食哄孩子们高兴。孩子们在三亚的生活、训练,两位老师面面俱到,感情胜似母女,默丹调侃说自己快成了“老干妈”。
跳皮筋项目源远流长,起源于古代民间戏。20世纪50至90年代,跳皮筋在中国各地广泛流行,成为各族儿童的时代记忆。
“小皮球香蕉梨,马兰开花二十一…….”熟悉的歌谣再次在耳畔响起。娃娃们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穿石榴造型服装,宛如一个个小石榴,寓意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谱写中华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轻盈的身姿在皮筋间跳跃,犹如一只只活泼的小精灵。
当8.06分的成绩出现在大屏上,孩子们深深地向裁判席鞠躬,一声脆生生的“谢谢老师”响彻整个体育馆。
离开体育馆后,孩子们开心地击掌、拥抱,12岁的队员商雨辰说:“从三月份到现在,每天都在刻苦训练,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我觉得这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非常感谢观众为我们加油,希望我们一次比一次做得好!”
将近一年的训练中,孩子们的付出、变化老师们都看在眼里:“她们的动作相互配合,也会互相帮助,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变强了。”
萌娃舞稻谷 嗨翻运动会
女娃娃们扎着羊角麻花辫、拿着青黄色稻苗,男娃娃们身穿民族特色小马甲、手持缀着彩色飘带的绣球灯……山东代表团带来的《黄河岸边稻谷香》绣球灯广场舞,一出场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小演员们在舞台上翻滚、跳跃、旋转……游刃有余地做出一个又一个连贯动作,谁能想到他们是一群零基础的孩子?当回忆起这长达一年的训练备赛日常,《黄河岸边稻谷香》编导李爱国一连说了好几个“难,真的太难了!”
充足的体能是完美呈现每一个动作,熟练掌握道具变换的基础。为此,李爱国还带领孩子们通过跑步、练杠铃来增加力量与耐力。而训练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在舞台上把握精气神。“我们就让孩子们站在训练室里对着镜子,每个人想一个最开心的事情,看谁笑的时间长。”李爱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