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光明日报
产业学院是培养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有效办学组织。2021年6月,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新华三集团、成都市金堂县人民政府三方抢抓“部省合作”“东西部协作”机遇,联合成立了新华三芯云产业学院(以下简称“芯云学院”),打造“政企校”三方利益共同体。芯云学院现有ICT(信息与通信技术)类专业9个、学生5383人。
建成“政府建+企业投+学校办”混合所有制办学实体
构建政企校利益共同体。成都市金堂县“成都国际职教城”投入场地、校舍、生活设施和校地合作资源,激发产业转型升级新动能。新华三集团投入管理团队、产业导师、项目、技术、设备、产业链资源,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学校投入专业、教师、经费,提升了关键办学能力和服务区域发展能力。
执行理事会、监事会治理方式。芯云学院采取“党委领导、理事会决策、院长执行、监事会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治理理念,学校派驻党总支书记负责党建、思想政治和学生工作。新华三集团派驻院长执行理事会决策,负责日常行政工作。
构建“三层九共”业务运行体系。芯云学院从学校、学院、专业3层面对“产学研用、岗课赛证”进行体系化设计,构建了“管理共治、专业共办、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技术共研、人才共育、课程共设、师资共用、教材共编”9个维度业务运行体系。
建成专业群“三三六二”建设模式
分类施教,创新专业群建设模式。芯云学院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2个专业群均采用“三三六二”建设模式,即开通3条学生成才通道(升本、升硕、就业),针对3类就业岗位群培养学生(设计开发、实施运维、市场商务),采取6种教育教学载体(升学班、订单班、工作室、项目组、实训基地、园中校),培养学生2种职业能力(职业胜任力、持续发展力)。
创新制度,专业群实行广义学分制。芯云学院以“学分”为抓手设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广泛实行以赛代课、以证代课、以项目代课、以成果代课、以特长代课,跨专业、跨领域认定学分。
以产助教,提升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芯云学院专业群实行校企“双带头人”制,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产业链、岗位群、专业群”紧密对接,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标准实时进课堂、进教材,确保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资源实用、前沿、规范。
建成专业课“项目教学”资源库
依托产业项目,构建“四三”课程资源体系。芯云学院专业课程分平台课、岗位核心课、综合实践课3类,对应项目分教学项目、企业转换项目、商品项目3类,分别于第1学期、第2-3学期、第4-5学期3个阶段完成,课程与项目之间有“一对多”“一对一”“多对一”三种对应关系。3个阶段以理实一体或工学交替方式教学,递进式培养学生职业胜任力和持续发展力。
以学生为中心,打造“三有”课堂。芯云学院秉承教育、教学融合理念,打造有魂、有技、有趣的“三有”课堂。以“项目组”为教学单位,教师因组施教。以“聚拢听、分组练”为讲课方法,让课堂“活”起来。以“探究、讨论”为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以“答辩、展示”为评价方法,关注学生职业素养。
建成专业课“混编”师资队伍
芯云学院组建了企业产业导师、学校专业教师、行业能工巧匠混编的师资队伍,三方人员实行互聘互用互评的人事制度,责权利平等。新华三集团实行“特岗计划”选派47名产业导师脱产入驻芯云学院,承担管理、教学、科研、资源开发任务。学校组织专业教师到新华三集团及链上企业开展工程实践轮训,储备技术、项目、经验。三方教师精诚合作,推动守正与创新、课堂与工场、教学与服务三者有机结合、互进互促。
办学能力、人才培养质量双提升
芯云学院成功申报“四川省职业院校‘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四川省水电枢纽组智能巡检与调控工程研究中心”等教研科研机构,现有校企共建园中校5个、技术创新中心13个;开发课程项目139个、项目化数字教材50册。2023年教师获发明专利11件,学生技能竞赛中获国家级奖22项、省级奖61项,在产业中高端岗位就业率达56%、升学率达25%。
未来,芯云学院将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体系,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为成都产业建圈强链作出更大贡献。
(李明昆 李亚平 李 权)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