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千龙网
原标题:垃圾坑变身荷花池、乡间小路化作“创客街”、清河海淀段打造滨水公园
城乡有机更新 北京提供融合规划新样本
11月12日,海淀区清河之洲滨水绿廊公园,市民走在公园里。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今年夏天,火烧营村的荷花池开满荷花。受访者供图荷花深处,村庄闲置资产被盘活,昔日垃圾坑变身荷花池;乡间小路,村庄突破性发展,汇聚八十余家商业空间;清河之洲,河道治理功能升级,“金腰带”美似仙境……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实写照,也是近年来北京城乡有机更新的生动体现。
治理升级生态立村告别“脏乱差”
走进火烧营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美美与共”四个大字。
火烧营村位于延庆区康庄镇东北部,毗邻世园公园,坐拥天然氧吧。从村庄的北边望去,是小海陀山上展现的冬奥冰雪激情,从村庄的南边远眺,能看见八达岭长城的绵延起伏。火烧营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王桥海说:“火烧营村主打一个‘和’字。”这个村域面积仅有0.58平方公里、全村104户人家的小村庄,践行生态立村理念,村庄治理升级。
王桥海回忆,从前的火烧营村一直以“脏乱差”闻名,道路满是坑洼泥泞。1990年开始,火烧营村践行生态立村理念,拆除了9处乱搭乱建,3个垃圾坑摇身一变成了20亩荷花池。2010年,火烧营村实施垃圾分类,聘请保洁员入户分类收集垃圾,雇用垃圾车将垃圾资源化、无害化、集约化处理。近年来,火烧营村还建成了街心公园和健身广场,在村中央建起了一座“同心桥”,打造20亩花园式农场花海。
“村庄的环境好了,有了发展的可能。”王桥海介绍,生态立村之后,就是产业强村的开始。近年来,火烧营村吸引精品民宿落户,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农民增收。袁野是火烧营村“荷府”民宿的创始人,2017年,他第一次走进这里,就被这里的“氛围感”吸引了。
袁野说:“这里有红砖、灰瓦、绿树、鸟语,还有‘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诗情画意。一下子就吸引我留下来了。”袁野之前是一名设计师,在专业知识的辅助下,他在火烧营村创办了“荷府”民宿。
整合闲置资产资源,翻建出一座白墙黛瓦的民宿小院,火烧营村“荷府”开门迎客。袁野介绍,“荷府”累计投资5000多万元,共建成10座合院,设有书院、餐厅、棋牌、禅室、咖啡吧、画廊、会议室、茶室等多功能空间。在“荷府”的带动下,火烧营村的村民自发开办了6家民宿,另有12户村民出租院落,共建成13座荷府小院,实现梯次化经营,村庄民宿产业蓬勃发展。
产业升级 乡村路汇聚80余家商业空间
位于昌平区兴寿镇东部的辛庄村,自然风光秀丽,被称作“京郊小大理”。走进辛庄村就能看见充满艺术气息的“创客街”,街上汇聚了80余家商业空间,涵盖艺术、设计、文化等多个领域,成为一条集吃、喝、住、购、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商业街。创客街沿途,特色小店丰富,手作的童趣羊毛毡店、木艺DIY工作室、闲置物品交易处、特色咖啡厅等引人注目。
目前辛庄村内有四家咖啡厅,各具特色,其中,“彩虹天使咖啡屋”令人印象深刻。这家店的店长和点心咖啡师傅都是听障人士,客人通过手写屏与服务员进行交流。这里为听障人士提供就业岗位,也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打开了一个窗口。
变化,是从二十年前开始的。2003年,辛庄村引进民办教育机构向上学校进村发展,学生和家长常年租住在该村生活,为村庄的突破发展提供了动力。向上学校副校长张旭东表示:“村子最大的魅力是它的生活方式,有艺术也有生活。”
兴寿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辛庄村发掘引导学生家长在村子进行创业,渐渐地,创意、文化、休闲等特色小店在村内扎根生长,吸引了众多游客。“村庄越来越热闹了,吸引了不少投资,逐渐成就了现在的‘创客街’。”
李赛棚是入住辛庄的一位创客,他在村里开了一家木工坊,售卖多种手工创意产品。他说:“村里的支持和村民的热情,让我很喜欢这里,所以选择在这里创业。”据介绍,截至目前,辛庄村已经汇聚了86家创业单位,其中包括餐饮、民宿、艺术、教育、医疗健康等多元业态,每年为村庄创造租金收入1053万元。
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志水表示,商业街区的形成带动了村庄的经济发展,村庄产业升级,由产业单薄发展成一个农村产业综合体。但同时,产业发展过程中也对辛庄村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兴寿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其中垃圾混合投放的问题较为突出。
“我们发现问题后,就在辛庄村推进垃圾分类宣传工作,让村民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自觉维护生态环境。”经过垃圾分类工作的坚持,2023年10月,辛庄村入选为北京市第一批百千工程示范村,并先后获得北京市垃圾分类示范村、首都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
不仅如此,近年来,辛庄村不断推进文明乡风建设,实施党员亮身份、商户亮诚信、村民亮家风、艺术家亮贡献的“四亮工程”,举办重阳百家宴、冬至饺子宴、龙腾辛庄村晚等文化活动,让新老村民成为主角,以文化认同凝聚情感共识。从乡间小路到创客街,如今的辛庄村已经聚集一批创客人才,走出一条环境好、人才聚、村庄兴的发展道路。
功能升级 清河海淀段治理后形成滨水公园
家住海淀区的张女士送完孙子上学,就会走到清河之洲公园进行晨练,“以前这附近杂草丛生,水面上边也浮着烂草,水质差,空气也差。但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变得干净、漂亮,我也就愿意多来这里走两圈。”
清河被叫做海淀“金腰带”,全长23.6公里,其中海淀段长11.6公里。治理前的清河是典型的两面光河道,仅能满足防洪排水和简单的居民散步功能,水生态状况较差,难得的城市水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近年来,清河两岸围绕生态优先、文化复兴、活力塑造三方面进行整治提升,打造海淀特色的生态人文、科创、商业相融合的水岸经济活力绿廊,实现“人、水、产、城”相结合的城市蓝绿格局。
清河之洲公园,就是清河两岸整治提升规划的重要节点之一。改造后的清河之洲公园,将河道的防洪功能与生态、休闲、经济、文化等复合功能相结合,不仅完善了雨洪安全体系,还传承了三山五园的传统文化,构建了以生态为基底、文化为线索的滨水生态系统,成为海淀区第一个完全实现蓝绿融合的滨水绿廊公园。
如今,行走在清河之洲,晨雾缭绕,河面上的野鸭嬉戏打闹,成为不少市民日常健身锻炼的选择。清河之洲公园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为维护公园环境,园内采用智能无人清扫机器人在犄角旮旯打扫卫生,主路上应用小巧的喷洗一体车保持街道的时刻整洁。
随着城市发展,沿河棚户区腾退,作为北京重要的山水格局要素、科技创新人才日常生活休闲的重要空间,清河已经由一条城郊河道转变为城市河道,城市更新的需求日益紧迫。2023年10月起,海淀市政集团承接了清河之洲滨水绿廊公园一体化运营项目,聚焦海淀高质量发展,完善公园配套服务,提升公园烟火气。海淀市政集团公园运营专班副主任封蕾介绍:“应广大游客需求,我们在公园里设置了茶室、咖啡厅等休闲空间,还打造了一系列国风IP,在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举办国风活动,让市民穿着汉服游园。”
“据统计,今年前8个月就有140万人次走进清河之洲。”封蕾表示,如今的清河已开启了以河流为核心的城市生态绿廊引领城市有机更新的全新模式,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画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