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8日消息(记者 宓迪 冯方)今年一系列增量政策的“重头戏”来临:11月8日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介绍,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的决议》。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主任许宏才在发布会上介绍,议案提出,在压实地方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建议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为便于操作、尽早发挥政策效用,新增债务限额全部安排为专项债务限额,一次报批,分三年实施。这项被认为是近年来力度最大的化债举措,将给经济发展,包括房地产市场、资本市场等带来怎样的影响?
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
“这些年,在各地各部门协同努力下,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不断减少。2023年末,经过逐个项目甄别、逐级审核上报,全国隐性债务余额为14.3万亿元。今年以来,受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需不足等因素影响,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税收收入不及预期,土地出让收入大幅下降,各地隐性债务化解的难度加大。”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把这项政策比作是一场“及时雨”。
蓝佛安介绍,针对上述情况,从2024年开始,我国将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再加上这次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的6万亿元债务限额,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同时财政部也明确,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上述三项政策协同发力,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降至2.3万亿元,平均每年消化额从2.86万亿元减为4600亿元,不到原来的六分之一,化债压力大大减轻。
“总的看,我们推出的是一揽子、综合性、靶向准的化债组合拳,作用直接、力度大。”蓝佛安表示。
解决地方“燃眉之急”
这次置换能释放多大的政策效应?蓝佛安表示,当前一些地方隐性债务规模大、利息负担重,不仅存在“爆雷”风险,也消耗了地方可用财力。在这种情况下,实施这样一次大规模置换措施,意味着化债工作思路作了根本转变:一是从过去的应急处置向现在的主动化解转变,二是从点状式排雷向整体性除险转变,三是从隐性债、法定债“双轨”管理向全部债务规范透明管理转变,四是从侧重于防风险向防风险、促发展并重转变。从政策效应看,能够发挥“一石二鸟”作用。
“一方面,解决地方‘燃眉之急’,缓释地方当期化债压力、减少利息支出。这次置换,近三年密集安排8.4万亿元,显著降低了近几年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规模,让地方卸下包袱、轻装上阵”,蓝佛安说,“同时,由于法定债务利率大大低于隐性债务利率,置换后将大幅节约地方利息支出。我们估算,五年累计可节约6000亿元左右。”
“另一方面,帮助地方畅通资金链条,增强发展动能。”蓝佛安还表示,通过实施置换政策,一是将原本用来化债的资源腾出来,用于促进发展、改善民生;二是将原本受制于化债压力的政策空间腾出来,可以更大力度支持投资和消费、科技创新等,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结构调整;三是将原本用于化债化险的时间精力腾出来,更多投入到谋划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去。同时,还可以改善金融资产质量,增强信贷投放能力,利好实体经济。
如何影响经济发展和房地产、资本市场?
谈及对经济的影响,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雳对央广网记者表示,本次化债举措有助于畅通地方资金链条,助力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培育。
“一方面,化债举措将改善地方政府的加杠杆能力,将原本受制于化债的资源,投入到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促进有潜能的消费中;另一方面,化债举措有效助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随着金融资产质量提升、银行等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改善,更多资金有望流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中小微企业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陈雳说。
陈雳对记者表示,对房地产市场来说,一方面,部分房企将可收回地方政府欠款,现金流情况有望得到改善;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可将受制于化债压力的政策空间腾挪出来,用于更大力度稳地产。对资本市场来说,大力度的化债政策将有效改善社会预期、提振市场信心。
“此次议案意味着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重大任务正在加速推进。”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对央广网记者表示,上述三项措施对经济修复具有积极作用。一方面体现在为地方政府腾挪出资金空间和降低债务利息负担;另一方面体现在增加金融机构持有资产的安全性,提升金融机构的稳定性和风险偏好。
“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偏中性。央行新设立的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对流动性的支持作用较强,且标的中明确包括了地方政府债券,再加上潘功胜行长多次提到的年内视情况降准0.25-0.5个百分点,预计足以保持流动性整体合理充裕,出现资金面明显偏紧的可能性不大。”温彬认为。
温彬表示,加力化债为股市长期稳定向好打下良好的基本面基础,随着各项政策协同发力助力经济持续好转,未来“慢牛”可期;债市利率前期对化债力度已有一定定价,受到影响总体偏中性,年内或以震荡行情为主。
正在积极谋划下一步的财政政策
“10月12日,我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过,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目前我们正在积极谋划下一步的财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蓝佛安今天在会上还如此表示。
一方面,各部门持续抓好增量政策落地见效。“目前,支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相关税收政策已按程序报批,近期即将推出。隐性债务置换工作马上启动。发行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等工作正在加快推进中。专项债券支持回收闲置存量土地、新增土地储备,以及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方面,财政部正在配合相关部门研究制定政策细则,推动加快落地。” 蓝佛安介绍。
另一方面,财政部将结合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蓝佛安表示,一是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二是扩大专项债券发行规模,拓宽投向领域,提高用作资本金的比例;三是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四是加大力度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品种和规模;五是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规模,加强对科技创新、民生等重点领域投入保障力度。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在报告中分析,财政部宣布,结合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施更加给力的财政政策,其中包括“积极利用可提升的赤字空间”。这意味着2025年积极财政政策的空间进一步打开。这有助于有效应对各类潜在冲击,加大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考虑到当前我国政府负债率远低于G20国家和全球平均水平,未来还有较大举债空间,由此,上调目标赤字率不会削弱我国财政可持续性,也不会显著增加通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