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
纵观中国历史,文王渭水访子牙、刘备三顾请“卧龙”,凡升平昌盛之世,总是伴随着大批人才贤士的出现;凡有作为、有建树的历史人物,对人才问题总是高度重视的。
立足当下,瞬息万变的时代,产业发展、科研攻坚、基层治理等各领域都呼唤高素质、专业化人才,特别是畅通教育、科技、人才间的良性循环,更是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
古往今来,人才都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
山东深谙此道。中国·山东海内外高端人才交流项目洽谈会(以下简称“海洽会”)自2001年开始,已成功举办十二届。创办以来,在提高山东知名度、吸引优质人才、促进产业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在人才对接、企业交流、项目落地上,海洽会为与会者搭建了宽广的平台。
今年,第三届山东人才创新发展大会暨第十三届“海洽会”以“人才引领创新 开放赋能发展”为主题,自今年4月启幕,已经开展了8场主题活动和8场交流活动。
泰山学者论坛、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海右人才节”、世界海洋科技大会……正如大会组织者所言,这是一场能够让人才真正站上“C位”的盛会。通过这次大会,山东在搭建起人才与市场桥梁的同时,更展示出“求才若渴”的诚意,真诚地希望吸引更多高端人才参与到山东地方建设中来。
近年来,山东的人才政策出台频率越来越快,“含金量”也越来越高。顶尖人才“一事一议”、领军人才“筑峰计划”,累计发放“人才贷”99亿元、提供“人才险”59亿元、挂牌“人才板”融资5.7亿元。成立人才之家和创投联盟、服务联盟、安居联盟,在医疗保健、子女入学等29个方面提供一揽子服务,建成人才住房16.53万套(间)。这些都是山东为人才成长送去的徐徐“暖风”,一份包容、一点呵护,是对人才最好的礼遇。
人才“用脚投票”,折射的是山东日益优化的人才发展环境。过去一年,住鲁院士达到7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25人,均位居全国前列;博士后累计招收数量首次突破1万人大关,年度招收数量1273人,创历史新高。近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十大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5年)》“人才引育创新行动计划(2024-2025年)”,明确了在人才引育创新行动方面,山东力争用2年时间,新增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2300人左右,吸引集聚青年人才140万人以上。
对人才而言,优惠的政策具有吸引力,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干出一番大事业的平台更有吸引力。近年来,山东聚焦融合发展需要,创新实施“四链”融合发展机制,布局建设现代海洋、现代农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医养健康4个高等教育共同体,遴选培育3批45家人才引领型企业,同时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新兴前沿领域,遴选30家人才效能提升重点平台,为人才施展才华搭建广阔舞台。
截至2024年上半年,山东省国家级和省级以上领军人才达到8623人。全省技能人才总量突破150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400万人。在人才的引领下,山东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52.44%。从全球最先进的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1号”,到亚洲最大的滚装运输船,山东强大的产业链条和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体系,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同时也推动了全省科技创新规模化增长。
风起海洽会,齐鲁聚英才。在人才创新的路上,山东这片热土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更多创新型人才前来落户。我们相信,这次大会的成功举办,定会为山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也将在未来的旅途中带来无尽的可能。
文/李想、刘国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