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豆腐饶香油,酱豆腐蘸窝头!”近日,“聊吆喝、话老字号”主题活动在北京中轴线上演。叫卖艺人臧泉江在巴士上、前门大街、钟鼓楼广场吆喝了一路,很多游客听得津津有味。据北京晚报报道,如今,老北京叫卖被当作市井文化保存下来,但在实际生活中,即便胡同里,已基本听不到这些声音。此次重现吆喝情景的臧泉江表示,连表演老北京叫卖的机会也不多了,老北京叫卖艺术团有几十个人,多是靠兴趣聚在一起。
臧泉江在中轴线循脉北京老字号吆喝。图据本端
随着城市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商业营销模式的进化,胡同叫卖声必然与现代都市生活渐行渐远。但老北京吆喝,不仅是商品推销的方式,也是一项艺术文化形式,更是刻在胡同居民骨子里的乡愁。卖报纸的、打糖锣的、煮馄饨的、弹棉花的、收古董的……在胡同长大的老北京都知道,无论刮风下雨、日出日落,耳边总少不了他们的叫卖声。这些吆喝的嗓门之大、种类之丰、声调之美,不仅穿透了家家户户的院墙,而且传到了京城之外。著名作家张恨水就曾评价:“我也走过不少的南北码头,所听到的小贩吆喝声,没有任何一地能赛过北平的。”
一声声吆喝,是市场活力的时代见证,是京城胡同的风貌象征。把这份声音记忆传承下去,既是擦亮胡同文化不可或缺的动态名片,也是北京老城保护和更新的一部分。此次活动上,臧泉江沿着中轴线遗迹一路高唱,把北京传统民俗搬上了世界非遗舞台,助力这项传统艺术大放异彩。透过他充满感情的演绎,游客朋友不仅感受了原汁原味的北京叫卖,也加深了对北京老城肌理和文化历史底蕴的感知。
让老北京的吆喝技艺传下去,还应多想一些类似的文化碰撞创意。针对这项技艺目前演出机会少、年轻人鲜少参与传承等现实情况,文旅部门不妨把老北京吆喝作为“深度胡同游”的展示环节。1993年,老舍夫人胡絜青在南来顺参加小吃节,对小吃品质赞赏有加,但觉得缺了叫卖的氛围。活动方于是邀请臧泉江父亲臧鸿现场表演,众人顿觉活灵活现,报以热烈掌声。可见,地道的老北京吆喝,能帮助游客沉浸式感受老北京的人间烟火、市井风情。上世纪80年代,老北京叫卖一度得到发掘和恢复,出现了臧鸿、武荣璋、张振元、张桂兰等一批民间叫卖艺人,臧鸿赢得“叫卖大王”的美誉。令人唏嘘的是,虽然臧泉江子承父业,但老北京叫卖的声量日渐其弱,已是无情的现实。“现在都使手机,谁还需要叫卖啊?”希望臧泉江这一声“吆喝”,能让更多人听到。
老北京吆喝,朴实悠长,韵味独特。曾经,它穿透一座座深宅大院,留在一代代人的记忆中;未来,期待它犹能穿越时空的界限,打动一代代人的心。老北京的吆喝里,有北京人的乡愁。老城保护,莫忘这一声声老北京吆喝;传承老北京吆喝,还要在更多舞台唱响这充满京味京韵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