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天津日报
10月28日,为期两周的第十七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和第四届“汉语桥”世界小学生中文秀活动正式落下帷幕。据悉,本届比赛由教育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指导,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天津师范大学、天津海河传媒中心、天津津云新媒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卫视、五洲汉风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承办。
此次赛事活动,是“汉语桥”首次落户津门,来自102个国家的400多名参赛选手和国际友人齐聚天津,以独特的方式深入中国社会生活,行走在城市大街小巷,以整座城市作为中文应用和沉浸式实践的大舞台,沉浸式感受天津的历史文化和中国式现代化都市的魅力。以中文为媒,搭建起通往未来的“文化之桥、友谊之桥、心灵之桥”。
◎“汉语桥”赛事首次落地天津
各国青少年展现中文风采
“汉语桥”赛事活动,是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历经20余年精心打造,受到全世界中文学习者向往和认可认同的世界大品牌,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中文学习者追捧。
来自英国伦敦的12岁选手尤子君,已经是第二次参加“汉语桥”比赛了,相较上一次,这一次他做了更加充分的准备,也有信心可以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从很小就开始学习中文,我父亲对中国的文化很感兴趣,因此他希望我可以掌握这门语言。我的保姆是中国人,就是她教我学习中文,一开始我觉得中文很难,但越学越觉得有意思,我现在已经学会中文的拼音,也弄懂了文字的部首,对我来说中文变得越来越容易了。为了这次比赛,我准备了一段演讲,还有一段功夫棍的表演,功夫棍我已经学了四年了。我希望这次可以拿到欧洲冠军,甚至是全球总冠军,我觉得只要我努力,就可能做到。”对于此次能够来到天津参加比赛,尤子君觉得十分兴奋和期待:“这已经是我第五次来中国了。之前我还和父母去过北京、上海和昆明,我觉得中国很美,这里有很多古老的建筑,和英国有点像,这里的人很热情,还有很多美食,我很喜欢中国。天津也是一座很美的现代化城市,这里有很多很高的楼,很壮观,很干净。”
来自新西伯利亚的选手弗拉德今年16岁,学习中文3年了,他和尤子君有着同样的感受,中国的历史文化深深地吸引着他。参加“汉语桥”比赛也让他结交到了大批世界各国的好朋友:“我从13岁开始,就在新西伯利亚孔子学院学习中文,我还有一个中文名字——吴迪,是我的中文老师给我取的。我学习中文,是因为我的父亲觉得中文是一门很有用的语言,如果我学会了中文,将来就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通过学习中文,我发现我对中国的历史文化很感兴趣,并且因为中文,我交到了很多中国的好朋友,我们经常会用中文来分享生活的点滴。我是第一次来天津,我发现天津是一座非常漂亮的城市,这改变了我的认知。志愿者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博物馆、天津港、五大道,这座城市里有很多名胜古迹,这些历史文化深深地吸引着我,我想有机会我一定会再来天津。”
据了解,本届“汉语桥”共有104个国家的中学生和65个国家的小学生参加了海外预选赛,最终102个国家的182名选手入围总决赛,总计400余名冠军种子选手、指导教师和监护人等来津。本届赛事选手的综合素质超过往届,成为“汉语桥”赛事创办以来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一次,也是天津向世界展现热情好客、开放包容、典雅大气的城市形象的大好机会。
“汉语桥”系列中文比赛自2002年首次举办以来,已累计吸引160多个国家170多万名青少年参加,共计7000余名外国青少年来华参加全球总决赛,每年观看“汉语桥”比赛的世界各地观众上亿人,已然成为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中文赛事。通过比赛,各国选手不仅学习了中文,还深入了解了中国的历史、文化和当代社会,增进了对中国的认知了解。同时,比赛也促进了中外青年之间的广泛交流交往,以中文为桥结交朋友、建立友谊。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天津师范大学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钟英华表示:“今天,越来越多的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制度型的中文课程开设,催生了中文学习趋向低龄化的大趋势,将极大地拓展中文的潜在受用群体。中文学习需求将在世界范围呈现新的井喷态势。这与多年来教育部语合中心着力推动制度型国际中文教育布局密不可分。‘汉语桥’品牌赛事的举办,很好地满足了世界之需、时代之需、世界各国中文学习者之需。我们希望本次‘汉语桥’比赛,能进一步聚焦世界中文学习需求热点,用更精彩的课堂、更精彩的教材和更精彩的教学方式服务世界中文学习者,通过中文学习成功者的引领和示范,激励更多人关注中文,进一步扩大中文伙伴圈、朋友圈,吸纳更多学生来华来津,也为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作出贡献。”
天津师范大学国际教育交流学院院长杨薇认为:“我们可以看到,‘汉语桥’的赛事规模在迅速扩大,从最初的大学生中文比赛,发展到大、中、小三个年龄阶段的比赛,这是新的发展趋势,也是值得关注的国际中文教育的新亮点。近年来,国际中文教育发展迅速,在质和量上都有了本质飞跃。目前,已有190多个国家开展中文教育,国际中文教育从未像今天这样有如此广泛的国家基础,而中文教育的成果也在本次赛事中尤为凸显,这些中、小学生的中文表达能力更强,学习热情更高,说明各个国家在重视中文学习的同时,一个新的学习群体正在壮大,已经展现出了良好的学习成效,它标志着未来中文学习者的层次水平会越来越高,也标志着未来将有更多的小使者去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汉语桥’这座桥将更宽广,也更坚实。”
◎“都市行走”感受城市魅力
沉浸式体验中国的美好
当下,中国文化交流面临的是复杂且多元的新环境,文化交流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艺术形式和文化领域,而是呈现出跨界融合的趋势。例如,文化与社会、文化与科技、文化与旅游、文化与体育等领域的结合,创造出了新的文化交流形式和内容。
据悉,此次“汉语桥”赛事活动,一个特别突出的特色是“都市行走”,让参赛选手和国际友人真实立体全面地感受天津这座现代化大都市。赛事的举办方不辞辛苦、独具匠心、精心设计,把天津整座城市作为中文应用和沉浸式实践的大课堂,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切身实践活动,让选手们充分感受天津城市历史文化,走进中国式现代化都市现实场景中体悟,将赛事活动打造成了真实立体的“汉语桥”。组委会组织选手们走访高科技企业、智慧港口、天开园、国家海洋博物馆、北疆博物馆、天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南开中学、天津市实验小学、和平区岳阳道小学、天津艺术职业学院、天津霍元甲学校等,实地走访天津古文化街、五大道街区、海河沿岸、宁河乡村等,观看了专门设计的高科技无人机表演。选手们还走进中国家庭,与华夏未来小伙伴深入交流互动,彼此认识了解、相互学习借鉴和相知相交,促进世界各国青少年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结交伙伴、增进友谊。
钟英华介绍,本届“汉语桥”比赛以“桥见中国,乐享津彩”为主线,让选手们在“实景游学+趣味游戏+互动体验+中文比赛”的创新形式中,深度感悟历史文化与现代中国的交融,乐享天津的独特魅力,“我们希望将天津近年来在社会经济、教育、文化等各领域的发展作为中国现代化大都市建设的现实场景,更全面地展示给各国朋友。因此,我们创意了‘都市行走’这一特色活动。世界各地的选手来中国参赛,他们用眼睛观察中国现实社会的新面貌、新发展以及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生动情景;用耳朵倾听真实的中国人的声音,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人的所思所想。这对于世界了解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起到切实作用,同时也让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
在此次参赛的选手中,也不乏很多和中国有着紧密连接的朋友,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述说自己眼中的中国。来自马达加斯加的选手美丽在参观宁河稻香生态园时,看着万亩金色稻田,动情地讲述了一个感人的中国故事:“中国是我很向往的国家,我要感谢袁隆平爷爷和他带领的团队,他们跑遍了马国几乎所有的水稻种植区,成功培育出多个适合我们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高产杂交水稻,让马达加斯加200多万人不再挨饿,这也是我想要学习中文的原因之一。”
“其实,这样的故事在非洲比比皆是,人们走的路、过的桥、用的电、喝的水、住的房,有很多都是中国与所在国共同建设的,这也彰显了‘一带一路’所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的核心价值。”钟英华说,“而中文学习者恰恰是讲述这类故事的最佳演绎者,也是最合适的中外友好故事的挖掘者,他们的亲身经历和现身说法会更加容易被理解和记忆,也更加有说服力。”
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随着中国开放了“144小时过境免签”,大量外国人涌入中国旅游,他们见到了最快的高铁、最美的街道和最热情的中国人。中国打开自家大门的举措,也让世界消除了对中国的刻板印象,近距离感受到了中国的美好。
来自黑山共和国的陈静,是第十五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的总冠军,今年她作为往届冠军团代表来到了天津,这是她第三次来到中国,每次来都带给她很多新的体验,学习中文为她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说实话,刚开始我对中国没有太多的了解,因为我的国家离中国很远,但当我有机会来到中国以后,我发现中国不像新闻和网络所表述的那样,中国人很热情,很多中国人听到我会说中文,都很欢迎我来到中国留学或工作,我心里感到很温暖。我目前还是大三的学生,专业是国际关系,我希望未来在工作中能有机会和中国建立更多的联系。”
钟英华也表示,此次天津举办“汉语桥”赛事一大重要作用就是拉动天津的人流和人气,吸引更多外国朋友来津,“天津作为中国四大直辖市之一,拥有600余年历史,是中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改革开放先行区,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支点城市和‘一带一路’交汇点,是亚欧大陆桥最近的东部起点。今年又是孔子学院成立和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计划践行20周年的好年份,天津能够举办如此高层次、高规模的世界性比赛是我们的福分。我们期待吸引更多的外国友人来到天津,不仅仅是‘汉语桥’的400人,他们的兄弟姐妹、亲戚朋友会再次来到天津,重温这段美好经历,像‘播种机’和‘宣传队’一样,将为天津经济社会开放、人脉和资源积蓄起到非常重要的牵引示范作用。”
◎将中文学习与未来发展结合
国际中文教育体系正在建立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文已成为全球经济合作的重要语言之一。学习中文,不仅在促进文明交流与理解、推动经济发展与合作、提升个人就业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在传承与弘扬中华文化、适应全球化趋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来自新西兰的艾芮琳是第八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大洋洲冠军,学习中文已经十几年了,她的中文名字就是当年在新西兰孔子学院一位来自天津的志愿者老师帮她取的,如今已经工作的她认为中文给她的人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我毕业后从事了三份工作,每份工作都与中文有关,有的是需要进行中英翻译,有的是需要面对中国的客户,在我的身边也有很多中国的同事,中文为我的工作和生活都提供了很多的便利,让我受益匪浅。”
在钟英华看来,当今的中文学习不同以往,具有更加长远及重要的意义,“历史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这么多人把中文看作未来希望,把学中文当作自己事业发展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学好中文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是将中文与自己的发展和未来命运的结合。在这样的环境下,外国人对中文的学习不仅仅停留在一知半解、兴趣爱好,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中文找到更好的出路和发展,使自己在面向未来的竞争中更具优势,这对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起到重要的助力作用。‘汉语桥’搭建了让世界青少年实现自己梦想的桥梁,‘追梦中文,不负韶华’,这正是第十七届‘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的主题,同时也契合了当今中文学习者对中文的期盼。”
钟英华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使新时代中文教育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其中非常亮眼的就是制度型的国际中文教育体系正在不断建立,这是建设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的重要切入点。“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中心会同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发布了系列国际中文教育标准,包括新的《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俗称9级标准,这是最具权威的标准,由原来的6级扩展到9级,适用更广泛层次的学习者,系列标准的制定进一步增强了高质量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的实力,这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标志;同时推进并落地85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以语言政策制定、国家间语言政策合作和所在国教育法律法规确立的基础教育体系,面向所在国受教群体开设中文课程。这是一个制度,而非项目。它之所以不同于一个项目,是因为其具有更好的科学性、系统性、持久性。这意味着越来越多国家的更大群体甚至全民开始学习中文,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的。”
做好国际中文教育的顶层设计,构建好国际中文教育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是推动国际中文教育现代化核心理念。天津师范大学自2004年以来,先后向49个国家派遣了1178名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同时也是国内第一梯队的具有引领性的标准设立制定者,理论的创新实践者,兴建了33000平方米的国际中文教育大楼,打造了一支高素质国际中文教育专业队伍。该校凭借学术造诣、突出成就和实践成果,在世界中文教育领域的综合影响遍及五大洲。
钟英华说,“国际中文教育是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同时也是当今我国在世界各地广泛吸纳民众、受到学生欢迎、规模最大、最有实效的学科之一。‘汉语桥’比赛是对这个学科的检验,也是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品牌的展示。从‘汉语桥’选手可以看到国际中文教育的昨天、今天和未来,我们也期待此次比赛的成功举办在擦亮世界品牌的同时,也能擦亮天津国际中文教育品牌,进一步扩大天津的世界知名度和影响力。”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