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光祥
“主动管理多头权益产品的时代结束了”,我的一个在基金业打拼多年的朋友近日这样说道,“除非有行业生态级别的改变,否则,大家就不要再互相‘欺骗’了,累了、也乏了”。乍一听惊世骇俗,细一想不无道理。这些年那么多明星投资经理追求的阿尔法,还不是最终归于行业的贝塔?再风光的明星基金经理,光环褪色也就不过数年间。
不过,主动权益产品遇冷,似乎也符合中外资本市场的发展规律,表现在指数基金的占比逐步提升(国内又以ETF在体验上完胜)。指数基金是“股神”巴菲特多年来一直极力推荐散户购买的投资工具,也是他在公开场合唯一推荐过的品种。买指数基金,既不需要专业的金融知识,也不需要克服人性,却能有望实现长期的财富增值,可谓是散户和投资小白的最佳投资选择,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往往可以凭之战胜专业投资者。沉舟侧畔,病树前头,便是ETF的春天。
只是没想到这个春天来得这么快。拿这个国庆节前后的大行情来说,参与者除了自己买卖股票,似乎较少想到要去买那些主动多头策略的基金。固然这次牛市来得急,大家最初都没有准备好,但过往类似产品持有体验不佳,才是最根本的原因,解套之后很可能一别两宽,不再有丝毫留恋,遑论加仓。“牛市买基金(主动管理)”曾经是很多投资者根深蒂固的理念,但这次开始不一样。越来越多的散户开始了解并参与到ETF中来,除了目前尚无ETF的北交所,其他围绕主板、创业板、科创板的宽基、窄基可谓环肥燕瘦,丰俭由人。与此同时,大家也希望北交所ETF可以加紧面世,补齐最后一块短板。
ETF之类的指数基金,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除了费率低,还有可以T+0套利的妙处,选择沪深300、上证180、深证100、创业板50这种宽基ETF更是凸显大局上的稳妥。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加上证券ETF、芯片ETF、半导体ETF、酒ETF等产品,要宽有宽,要窄有窄,琳琅满目,是最低成本的前提下可以获得的“最不坏”的选择,收获平均收益。即便是亏损,也只是平均亏损,不会踩雷(比如退市股)。毕竟收益高于市场平均回报一方的盈利,是由低于市场平均回报的一方暂时支付的。要想获取超额收益,当然有可能,但需要付出时间与精力,挑选哪只基金(主动管理型)也是择股,何时买基金,也就是择时,这个除了“事后诸葛亮”,对于一般人而言太难了。何况无论机构还是个人,不管是买股还是买基(主动管理型),都很有可能被外界的杂音所困扰,不停地进行交易。暂不论盈亏,申赎手续费用这块支出非常巨大。
2024年三季度,公募ETF市场总体规模再创新高,达3.50万亿元,非货币ETF规模达到3.35万亿元,其中大部分为权益ETF规模。人气爆棚的同时,赚钱效应不断显现,三季度利润排名前十的基金当中,大部分都是宽基ETF,利润普遍超过百亿元,反映了市场的活跃度和投资者对ETF产品的浓厚兴趣。对此,主动管理权益投资经理应该有所触动,想挣钱得凭真本事,走出管理费旱涝保收的舒适区,适应管理费率与投资业绩直接挂钩,方有一线生机。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