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倪浩 马晶晶 李炫旻 青木 甄翔】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11月份主要经济指标,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高于10月份的 5.3%,成为各方关注的亮点。路透社称,这超出了该媒体对26位分析师调查得出的5.3%的预期,“表明随着最近的刺激措施开始发力,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企稳”。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当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今年以来,国际环境复杂严峻,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国内经济调整转型困难有所增多,经济运行一季度开局良好,二三季度压力有所增大。面对复杂的局面,党中央科学决策,加大逆周期调控,特别是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以后,一揽子增量政策加快推出,四季度以来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回升,社会信心有效提振,积极变化显著增多。从全年情况看,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有望顺利实现。荷兰国际集团16日的研报认为,今年还剩最后一个月数据,不过中国将实现经济增长5%左右的目标。“上周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表明,明年还会有强大的政策支持”。
“生产升、需求增、就业稳、市场暖、质量优”
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比上月加快0.1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46%。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分别增长7.8%和7.6%,明显快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1.1%、29.3%、8.7%。
“中国工业正以出人意料的速度增长”,瑞士《财经报》16日评论说。美联社称,中国政府继续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高科技产业,这些因素令工厂保持开工运转,为制造业提供支持。德国Electrive新闻网关注到,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150万辆,连续第三个月创下新纪录,比去年同期增长47.4%,令人印象深刻。
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763亿元,同比增长3.0%,环比增长0.16%。这一数据引发各方不同解读。美国《华尔街日报》称,10月的这一数据增幅为4.8%,考虑到 11月购物节之前的大幅折扣,放缓幅度并没有那么大。美联社提到,中国政府的以旧换新政策吸引了人们用旧电器更换更新的版本,电器和汽车的销量激增。
付凌晖16日表示,11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0%,比上月有所回落,主要是受到“双十一”网购分流影响。如果将10月和11月两个月合并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平均增长3.9%,比三季度平均增速加快1.2个百分点,表明四季度以来市场销售总体回升。此外,以旧换新政策支持的汽车、家电、家装等领域商品市场销售继续保持较快增长。11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汽车类、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2.2%、6.6%和10.5%,均明显快于商品零售额增速,继续成为拉动市场销售增长的重要力量。
“中国房地产价格数据继续显示出令人鼓舞的迹象”,也引发各方关注。路透社16日称,11月中国房价跌幅达到过去17个月以来的最小水平,说明在政府提振房地产市场努力下,房地产市场有企稳迹象。
付凌晖表示,在宏观政策组合效应持续释放的作用下,11月份生产较快增长,需求继续扩大,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楼市和股市趋于活跃,市场预期持续改善,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经济运行延续回升态势。具体来看可以归纳为:“生产升、需求增、就业稳、市场暖、质量优”几个特点。他说,总的看,四季度以来市场销售总体回升的态势延续,政策拉动效果继续显现。当然也要看到,消费增长的内生动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下阶段,要积极稳就业促增收,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完善消费政策,提升居民消费倾向,大力提升供给质量,更好释放消费潜力,促进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经济回升动能有望进一步增强
德国IT Boltwise网站16日称,11月份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稳定与挑战并存”的局面。工业生产不断增长,但零售业增长低于预期。“这种差异凸显了中国经济内部的不同动态”。
许多媒体提到,11月份经济数据发布前,中国刚刚举行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16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刚刚闭幕的这两大会议都明确释放出决策层促进经济进一步回升向好的信心和决心。一揽子增量政策还将陆续出台实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将进一步加大。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进一步减轻地方政府的压力,更多资金将被用来拉动投资和消费,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增长。
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总监冯琳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11月中国经济延续修复势头,背后是9月末央行的降息、降准政策落地及房地产支持政策大幅加码等一揽子增量政策陆续出台,使得近期市场信心持续改善,楼市显著回暖。未来一揽子增量政策将持续发力显效,经济回升动能有望进一步增强。冯琳预计,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可能达到5.2%左右,将完成全年5.0%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
海关总署10日发布的最新货物贸易进出口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其中出口增长6.7%,进口增长2.4%。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告诉《环球时报》记者,11月以来,政策效应持续释放。外需保持一定韧性,对工业增加值和制造业投资形成支撑。房地产市场成交量、房价以及房地产相关消费有所改善,而居民消费信心、企业投资意愿以及地方政府投资动能仍有待提振。
美联社16日引述凯投宏观经济学家埃文斯·普理查德的话称,中国经济增长本季度有望继续提速。今后几个月,一系列放宽信贷和支持经济增长的政策效果有望进一步显现。
穆迪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据路透社报道,16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发表报告,将中国2025年GDP增长率预期从4% 上调至4.2%。该机构预计中国的信贷状况将保持稳定,并将推出一系列刺激措施。
荷兰国际集团16日研报认为,国内刺激的速度和规模可能对决定中国经济稳定增长起到最为关键的作用。明年两会所设定的经济增长目标将更好地反映出政策制定者对增长趋稳的信心。该机构同日发文称,荷兰国际集团上周赴新加坡开展路演活动,其间同新加坡客户沟通中国经济问题。大多数新加坡客户认为,尽管面临更具挑战性的外部环境,但中国经济明年有望保持相对稳定的增长。大多数客户也认为,中国央行今年所采取的措施总体得到较好的市场反馈,后续还有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和进一步调低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
德国《商报》15日称,尽管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日益加剧,西门子仍大力押注中国市场。“最重要的是,我们现在不能退出中国,”西门子数字化工业集团CEO塞德里克·内克13日在柏林一次会上表示,“如果我们不能开发出在中国有竞争力的技术,这些技术就会从中国流向欧洲。”
德国联邦议院上周刊登德中议会小组今年访华的总结文章。文章称,中国曾被誉为低成本的“世界工厂”,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成为高科技基地,汽车制造商比亚迪等跨国公司就是例子。德中议会小组主席汉斯-彼得·弗里德里希预计,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未来将变得更加重要。“重要的是寻找共同点,而不是让世界再次分裂成几个势力范围。”这位基社盟政治家表示:“德国在中国仍然有巨大的机会,与中国的合作是我们繁荣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