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提质,向高攀升。长征十二号首飞成功、中国新能源汽车首破年度1000万辆、中国加氢站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低空经济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新引擎……今年以来,我国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关键靠“人”,关键在用好人才“第一资源”。
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体现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的这一要求,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首先要聚焦束缚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大刀阔斧地“破”旧例、旗帜鲜明地“立”新标,打出人才发展体制比较优势。以陕西为例,针对科技成果转化中“不敢转”“不想转”“缺钱转”等问题,试点推行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在促进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催化全链条加速方面发挥了“点火器”作用。机制一新则动力足、发展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更加突出问题导向,更加突出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以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牵引,加快疏通人才引育用留机制性梗阻,从而更好集聚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质人才。
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这一质态,进一步打造高质量人才发展平台。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点。科技创新,平台为基。科创平台作为科技创新的主阵地,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高水平创新的关键所在,也是引聚人才的最大承载。江苏这几年一直把“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程”作为全省重点任务,仅去年推进81个重大产业科技创新平台、211家重点创新型企业、68个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人才资源总量位居全国第一。平台和人才彼此依存相互赋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着眼发挥创新主导作用,因地制宜建设特色科创基地、科技型企业和高校学科等平台,筑牢了创新发展人才支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就会持续迸发。
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最终载体是产业这一有形特征,进一步推动人才与产业融合发展。支柱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也是人才工作的发力点,当前的难点在于如何破解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脱节问题。浙江围绕构建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高层次人才“互聘共享”计划,从高校、科研院所遴选人才到企业担任“科技副总”,并从企业遴选人才到高校担任“产业教授”,打通了产才融合新路径。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做好产业链、人才链精准对接、深度融合文章,从人才需求、供给两端发力,聚焦发展重点产业、特色产业、优势产业所需,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招引、产智对接活动,确保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作者:马彦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