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宿迁12月12日消息 “家人们,喜欢的多肉直接加小黄车……”冬日暖阳下,在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耿车镇红卫村的多肉种植大棚里,村民李小鹏和妻子正穿梭在形态各异的多肉丛中,对着手机,向来自全国各地的粉丝推销自家的多肉。
作为村子里的多肉种植大户,李小鹏是最早一批吃直播带货“螃蟹”的村民。一部手机,连接了村子和外面的世界,也让村子甩掉了发展塑料加工时“破烂村”的帽子。“现在,村子环境越来越好,很多城里人节假日带着孩子来这里,村子成了大家都向往的地方。”李小鹏笑着告诉记者。
李小鹏和妻子在多肉大棚里直播(央广网记者 庄滨滨 摄)宿迁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城,平原广阔,河网密布,是典型的苏北水乡。近年来,宿迁人以一张“电商名城”新名片,让特色产业焕发新生,绘就了一幅富民乐居的新图景。
一个“破烂镇”探路网上淘金
李小鹏在种植多肉之前,曾跟家人从事塑料加工。彼时,村子房前屋后堆着垃圾,处处机器隆隆,黑烟滚滚,富了口袋,却毁了生态。在种植大户带动和政策扶持下,红卫村家家户户种起了多肉,发展起了直播带货。
做电商,开始完全是群众自发参与。在网上查询相关信息后,李小鹏和红卫村的村民先后前往云南等地考察多肉种植,从淘宝直播到抖音直播,直播如今成了村里的“新农活”。每天早晚两场直播,李小鹏和妻子在直播间里以“大叔”和“胖子”互称,和直播间的粉丝互动如家人,一天的销售额达到几千元。
经营着100多亩多肉园,李小鹏两口子靠着直播带货,走在了村子里致富奔小康的前列。更多的村民也拿起手机,在自家或其他种植户的多肉园里直播,只要卖出一单,就能赚到差价,收入不低于在外面打工。
村民王晶晶加入直播卖多肉的行列中(央广网记者 庄滨滨 摄)多肉电商在红卫村风生水起的背后,离不开当地在物流等环节的保驾护航。“我们上午播两三个小时,下午打包发货,定点的物流车会上门收件,直接寄出。”红卫村村民王晶晶告诉记者。
在耿车镇,火的不仅是多肉电商。附近的大众村里,家具直播渐成气候。民房改成的电商工作室里,主播正对着手机,推介一款实木家具。“别看我们的直播间在村里,每天的交易额不低于20万元,带动就业几十人。”电商工作室负责人夏和虎告诉记者。
2015年,耿车镇大众史庄河塘里堆满塑料垃圾,污水横流(上图);2018年,经过整治后河道生态明显改善(下图)(央广网发 耿车镇供图)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耿车镇群众自发“刨食”非农领域,靠着发展乡镇企业,走出了区域发展的新路子,创造了与“温州模式”“苏南模式”齐名的“耿车模式”(四轮齐转,双轨并行)。随着政府引导产业转型,群众又争相投身家具板材等特色产业,电商产业异军突起,成了耿车镇的支柱产业,夏和虎家的隆隆机器声变成了淘宝“叮咚”声和直播间里的叫卖声。
“耿车没有闲人。”耿车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倪李告诉记者,如今,耿车镇依托绿色家居产业园、直播电商创业园、生态农业示范园、快递物流产业园四大园区,形成以家具产业为主体,特色精塑、多肉花卉、非遗潮玩等为辅的电商发展格局,全镇网店2600多个,每8人中就有一个电商创业主体,全镇超过六成群众从事电商相关类工作,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万元。
一只霸王蟹沿着网线进万家
借力电商,群众参与,最终受益的故事正在宿迁各地发生。
主播正在向直播间里的粉丝介绍霸王蟹(央广网记者 庄滨滨 摄)在宿迁市湖滨新区的霸王蟹产业发展中心,一家霸王蟹供应链公司的直播间就搭建在霸王蟹包装车间,主播坐在镜头前,拿着霸王蟹和屏幕前的网友互动着。在这里,从蟹塘捞上来的霸王蟹,经过暂养、分拣、捆扎、包装等环节,搭上冷链物流,48小时内就可以到达全国消费者的餐桌。
“以前我们的螃蟹都是批发或者节假日探店销售,现在通过电商渠道,我们卖给了全国各地的消费者。”扎蟹工王云来自湖滨新区刘庄村,家里的50亩霸王蟹刚卖完,她就选择到家门口的霸王蟹电商公司打工。“我们每天计件算工资,最多时一天捆1000多只大闸蟹,每月收入五六千元。”
从批发零售,到搭上电商快车,湖滨新区的霸王蟹正在成为老百姓的“致富蟹”。“全区4.2万亩霸王蟹养殖面积,年产量约7000吨,借力电商渠道后,今年湖滨新区河蟹的价格整体要比以前高5-10元每斤,亩均增收约2000元。”湖滨新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副主任夏宏亮说。
“直播给霸王蟹产业带来的,不仅是卖出好价格,更多的是改变养殖户和市场脱节的情况,通过反馈市场数据,对产业发展进行专业引领,塑造城市品牌。”宿有千香品牌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钱晓红告诉记者。
“人民城市·温情中国”媒体行走进湖滨新区霸王蟹产业研究中心(央广网记者 庄滨滨 摄)电商赋能产业,更大的变化是,随着霸王蟹知名度提升,寻求产地溯源的消费者、直播带货网红达人在湖滨新区集聚,带动当地文旅产业加快发展。当地致力于基础设施不断升级,群众生活环境不断改善。
宿城家具、湖滨新区霸王蟹、泗洪水产、沭阳花木……在宿迁,以特色产业带为代表的乡村电商风生水起,遍地开花。按照规划,宿迁正聚力打造花卉苗木、生态水产、家具家居和白酒等14条电商产业带。截至2023年底,宿迁全市拥有农村活跃网店6.8万个,农村电商企业1.5万家、带动就业超过60万人,初步形成农资绿植、生态水产、家具家居等农村电商产业集群,年网络销售额均超20亿元。
一个电商园区崛起产业新地标
近悦远来,居者富足。电商业态的蓬勃发展,也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才向这里流动。
齐少勇是一家宠物食品电商公司的负责人,2022年以前,他在杭州经营着自己的电商公司。当时,公司主要产品的原材料就是一家宿迁的公司,这也让齐少勇对宿迁多了一份关注。几经考察,齐少勇下定决心将公司迁往宿迁电子商务园区。
宿迁电子商务园区企业开展电商直播实训(央广网记者 庄滨滨 摄)“位于园区的京东客服中心培养了很多专业的客服人才,让我们快速组建了高素质的客服团队。此外,我们产品的原材料也来自当地的企业,这也是我们选择宿迁的原因之一。”如今,齐少勇的公司已经全部迁到宿迁,他也积极引导产业链上的企业到宿迁考察创业。
一座电商园区,标注了宿迁电商产业的高度。这里不仅集聚了京东、HPE、当当、途牛等互联网巨头,还为这座城市培育了数万名青年电商人才,吸引着众多龙头及上下游企业来宿发展。
“宿迁市和电商产业园区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优惠措施,加上园区集聚了众多知名电商企业和优质项目,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电商产业链和生态圈,这些都吸引着我们。”宿迁智博新媒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林谈起在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的创业历程,由衷地说。
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央广网发 宿迁市委网信办供图)人才、企业在宿迁电商园区集聚,为宿迁电商名城建设持续加码,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宿迁人民的生活。“找工作更好找了,网购的话,因为宿迁有京东的仓库,所以当日达基本是常态。”宿迁市民王力宇(化名)说。
以网购为代表的数字生活正在成为宿迁市民的常态。“宿豫医院是京东健康首家线下医疗机构,可以让本地居民不出门,就能享受到北京、上海的专家服务,也促进了行业学术交流合作。”医院负责人房可告诉记者。
以“数字经济高地、时尚活力新城、创新发展尖兵”为目标定位,目前,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重点发展“直播电商、数据服务、数字金融”三大新地标产业,集聚企业800余家,带动就业4万余人。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池永超告诉记者,园区催生了电商运营、电商直播、电商客服、电商配送等多样岗位,为城市的发展集聚了人才。同时,也为本地传统制造业、农业搭建线上平台,拓宽销售渠道,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企业和城市双向奔赴,背后则是宿迁抢抓电商产业风口,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极的努力。
2023年以来,宿迁把电子商务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扎实推动顶层设计,构建起以6个产业集群为主导、15条产业链为支撑的“615”产业体系。目前,已建成1个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8个省级电商产业示范基地(集聚区),21个市级电商示范基地,初步形成“1+8+21”的电商产业发展新格局……宿迁的电商布局还在继续。
“乘”数而上,电商名城宿迁不断焕新,群众生活丰富多彩,一座“幸福之城”日渐形成。
监制:伏成镭
策划:栾永胜 安琪
文字:庄滨滨 王锡斐 王姝姝 顾炀威 王纪民 杨梦奎
视频:张松 庄滨滨
鸣谢:江苏省委网信办 宿迁市委网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