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扬州12月11日消息(记者王纪民)一座有着逾2500年建城史的城市,至今到底还有多少古韵留存?这个问题,在扬州的街巷间自能找到答案。
11月末,记者随“人民城市·温情中国”网络主题活动江苏站的媒体一行,一同走进扬州,探访扬州如何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如何用城市更新保护这座千年古城。
俯瞰广陵路(央广网记者 王纪民 摄)早就听闻扬州很“慢”,直到走进扬州,才深有体会。漫步在扬州市的北护城河边,附近的居民在河边的小广场上唱戏、听曲、吃早茶,不远处的假山、古桥上,年轻人正在打卡拍照……这是属于这座与水共荣的城市独有的烟火气。扬州园林设计院院长薛峰介绍,这片名为“扬州北护城河文旅集聚区”的区域,首期项目于今年4月就已改造完成,“我们希望给扬州人增加一个新去处,同时也给来扬州的游客,展现水城共荣的扬州味道。”
记者发现,在扬州最不缺的或许就是古街古巷,而这些街巷正是保留这座古城历史记忆最好的载体之一。袁荔1988年离开了生活了18年的仁丰里,她告诉记者,自己曾以为再也不会回到仁丰里,“那个时候的仁丰里很破,住在这里的人都想搬出去。”2021年,袁荔回到仁丰里,她发现这里已经焕然一新。
现在的仁丰里已是扬州有名的历史文化街区。记者走进仁丰里看到,干净整洁的小巷里,有民居也有小店。居民们坐在门前聊天、晒太阳,不少游客路过时也加入其中。雕版印刷、通草花、杖头木偶、古琴……漫游仁丰里,沿路的非遗小店也给这条小巷赋予了新的意义。
皮市街(央广网记者 王纪民 摄)王军在采访过程中显得很健谈,他创立的古籍书店是自皮市街改造后,最早进入皮市街的商户之一。王军说,皮市街是一处充满生命力的文化街区。这句话让我充满疑惑,一处街区如何发展,才能算得上“充满生命力”?
创业者的热情、游客们的主动宣传、政府的积极引导……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现在的皮市街。“皮市街很包容,每家小店都有着自己的特色。”王军希望在商户的共同努力下,在政府的合理引导下,皮市街可以长红。我想,这不正是一座城市的人们为了美好生活而共同奋斗的缩影吗?
扬州很“慢”,但古城更新的速度却在加快。扬州,更新不止,保护不息。正如广陵路改善更新项目的建筑师孙菲所说,“城市更新,从来都不是一项单打独斗的任务,背后还有居民、商户、建设者等许多人在共同努力,相互包容。”无论是建设者,还是居民,他们都希望,扬州能够留住烟火,重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