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融合,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构建智能高效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持续提升城市设施韧性、管理韧性、空间韧性,推动城市安全发展。这一意见的出台,不仅为城市治理指明了方向,更为建设韧性安全城市提供了行动指南。
“智慧脉络”,织密城市安全网。城市如同一个庞大的生命体,需要强健的“体魄”来抵御各种灾害和风险。《意见》提出,通过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推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让城市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智慧”。这些举措,就像是为城市编织了一张智慧的脉络,使城市在面对灾害时能够迅速反应,有效减轻损失。例如,智能化的交通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路况,快速疏散人群;智能化的排水系统则能自动调节水流,防止内涝发生。
“数字引擎”,驱动城市高效运行。数字化是推动城市韧性安全的重要手段。《意见》强调,要发展智慧住区、提升房屋建筑管理智慧化水平、开展数字家庭建设等,这些都将为城市的高效运行提供强大的“数字引擎”。通过数字化手段,城市管理者可以实时掌握城市运行状况,精准施策,提升治理效能。同时,数字家庭的建设也将让居民的生活更加便捷、安全,增强城市的整体韧性。
“科技盾牌”,筑牢城市防灾减灾防线。科技创新是增强城市韧性的重要基础。《意见》要求,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完善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搭建完善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等。这些举措,如同为城市筑起了一道坚固的科技盾牌,让城市在面对灾害时能够更有底气。例如,通过CIM平台,城市管理者可以模拟灾害场景,优化应急预案;智能建造技术的应用,则能提升建筑物的抗震、抗风等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全民参与”,共筑城市韧性安全基石。城市韧性安全的建设,离不开全民的参与。《意见》提出,要强化科技引领和人才培养,创新体制机制,保障网络和数据安全等。这些举措,旨在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和活力,共同参与到城市韧性安全的建设中来。只有让每一个市民都成为城市韧性安全的守护者,才能真正筑牢城市韧性安全的基石。例如,通过开展应急演练、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等方式,提升市民的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数智赋能,幸福起航。《意见》出台为城市韧性安全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和实践路径。在落实落细、见行见效上下功夫,加“数”充“智”,不断提升城市的韧性安全水平,让城市在面临各种挑战时都能保持稳健的姿态,必将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安全、宜居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