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开放科学 勇立潮头”为主题的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近日举办,吸引全球超过100位院士与数千名专家、业界代表参会,共同探讨科学前沿热点问题,共议将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本届论坛由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在粤港澳三地同步举办。
用好区位优势
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发布之日起,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就是其中重要内容之一。论坛与会者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在发展科技方面拥有深厚潜力和突出优势。
中国科学院院长侯建国表示,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和创新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和强大的创新集聚效应。他呼吁,粤港澳携手推进原始创新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和对外开放合作。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说,自2021年创办以来,大湾区科学论坛汇聚全球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组织了一系列专题论坛和特色活动。要充分利用大湾区的区位优势和开放格局,进一步推动跨学科、跨领域、跨境的科研协作与人才培养,为大湾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建设成果日益显现,打造出科创“硬实力”。根据《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先期报告显示,全球十大科技创新集群榜上有7个在亚洲,中国深圳—香港—广州城市群连续5年蝉联全球第二。
聚焦前沿科技
2024大湾区科学论坛围绕新质生产力、开放科学、碳中和、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前沿科学话题和领域设置14场分论坛和5场特色活动,为大湾区及全球多个前沿领域的科技创新提供新思路。
围绕“低空经济”这一热点话题,论坛分别在广州、深圳两地安排了“低空经济发展战略分论坛”和“电动航空智能制造分论坛”。“下个经济增长点,我认为是低空经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香港工程科学院院士倪明选受访时表示,发展低空经济可以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技术目前正逐步走向成熟。
当前,大湾区正不遗余力发展低空经济。前不久发布的《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全省通用飞机飞行达到15万小时,无人机飞行达到350万小时,城市空中交通、低空物流、全空间无人体系等试点示范取得积极进展。
在广州南沙举办的人工智能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和专家,以及鹏城实验室、百度、科大讯飞、腾讯、智谱华章等企业的优秀代表汇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与前沿技术”“人工智能与创新生态”“人工智能与产业赋能”等方面,探讨交流人工智能的新技术和新趋势。数据显示,大湾区目前已经拥有超过2200家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企业,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
在“中国科学院、广东省科技成果对接会”上,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储能与新能源、空天海洋与农业、生物医药与健康、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新材料等六大领域共240余项科技成果集体亮相,为优质科技项目落地广东搭建高效平台。
倡导国际合作
倡导国际开放合作,是大湾区科学论坛的一大特点。本届论坛邀请了24个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参会,通过科技开放合作、共建共享,助力大湾区加快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让论坛“国际范儿”十足。
一些分论坛主题即定位于国际合作。大科学计划与国际合作分论坛在广州国际生物岛举办。论坛以人体蛋白质组导航国际大科学计划为牵引,围绕国际数据共享、生物样本跨境、技术转移等国际合作热点问题,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和西班牙、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开展交流研讨。
“国际组织与湾区对话分论坛”在香港举行,探索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知名湾区的科技交流对话机制,探索国际科技合作赋能人类发展新途径。
在中韩氢能源产业科技创新与转化合作论坛上,韩国创新企业与中国的氢能领域专家、投资机构以及技术企业进行充分的交流与对接。
大湾区科学论坛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表示,希望通过大湾区科学论坛这个平台,能够进一步激发区域内外科学人才的互动交流,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环境,共同探索国际科学前沿的最新进展、推动国际科技共同体建设。(记者 王平)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12月03日 第 0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