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讯(记者汪洋 通讯员吴江龙 武柳青)26日上午,极地环境监测与公共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开幕,现场同步举行第41次中国南极考察队武汉大学队员出征仪式。5位即将出征的考察队员从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楚龙强手中接过队旗,他们分别是班伟副研究员、刘明亮博士、梅登奎博士以及科研助理欧阳润川、朱子渊。5位队员都是第一次参加极地科考。
“随着我国极地科考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在南极有了更多的科考站。在极地主管部门支持下,武汉大学也有了更高的参与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副主任艾松涛教授介绍,这是近年来武汉大学出征南极科考,人数最多的一次,也是历史上覆盖南极空间、地域最广的一次。
此行出征南极,武大南极科考队有3位队友乘坐“雪龙号”前往南极,班伟则将于11月中旬出发,与10多个国家组成的联合考察队一起,进行环南极环境与地球物理调查。我国上一次环南极科考还是十多年前。此次环南极科考是金砖国家国际合作项目,他的行程将覆盖我国全部5个南极科考站,沿途还会访问俄罗斯、印度等国家的南极科考站,开展友好交流,学习和借鉴彼此的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朱子渊将要在中山站度过2个月的极夜时光,对此他已做好了充足的心理准备。他说,即便是在极夜的环境下,两个月看不到太阳,也不会觉得枯燥和压抑。“篮球、排球、羽毛球等运动设施都有,而且也有很多的工作等待我去完成,工作忙碌的时候并不会在意其他。”
今年23岁的朱子渊来自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此次的科考任务是南极中山站空间物理数据越冬观测,通俗来讲,就是观测电离层的物理参数,包括雷达数据、极光数据等。“现有的南极相关数据很少,我一直很想亲自去看看,亲自去探索,当机会来临我就报名了。”
这5名南极科考队员是如何选拔出来的?艾松涛告诉长江日报记者,结合南极科考专业需求,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面向武大全校师生征集队员,师生自愿报名,再从候选队员中遴选出基础更好,相对更优秀的队员。科考队员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参加国家队集训之后,才能成为预选队员。
楚龙强表示,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极地环境与全球变化间的相互影响研究,不仅涉及自然科学领域,而且涉及社会和人文科学领域。武汉大学将充分发挥测绘遥感、地球物理、生命科学、公共管理和国际法多学科综合优势,为极地治理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