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进行时,据相关培训机构统计,今年的报名人数达到325万余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4万多,再一次创造了历史新高。
前段时间一期关于经济大省山东的图文中,提到了“山东人唯爱考公”的刻板印象,引发不少朋友留言讨论,本期我们来展开讲讲这个话题。山东人真的有那么热爱考公吗?现象背后隐藏了什么深意?
文 | Roxie 图 | 四象设计部
山东唯爱考公?数据出乎意料
此前四象曾探讨过,印度的公务员考试堪称全球最卷“国考”,平均报录比高达1280:1,比中国难了十几倍。据此可以推理,越是热衷考公的地方,相对的竞争就会越发激烈。
在这个前提下去分析国内各地的报考数据,会发现一个有点神奇的现象:山东地区公务员考试的竞争难度,并不如想象中那么激烈。
当然,数字背后难免存在偏差,比如会有山东考生选择在其他地区参加考试等,种种情况难以用数据准确反映,此处我们只是用现有的公开数据来提供一个观察的维度。
纵览最新报名数据中的竞争比,山东的竞争程度不仅低于全国均值,在31个省市区内甚至排到了第18位。
相对而言,北京和西藏的报考才称得上一句竞争激烈,而且这样的情况并非偶然,而是在近年来回回上演。
北京在公务员岗位设置等方面的特殊性不必多说,西藏的火爆程度或许更令人惊讶,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它的门槛之低,几乎“不限学历、不限专业、不限户籍”。
2025年国考中西藏地区的职位有189个,其中161个都是享受政策倾斜的西部艰苦边远地区职位,不仅通过降低学历要求、放宽专业限制等方式让更多人有机会报考,甚至还单独划定笔试合格分数线,推动竞争指数飙升。
比如某年全国最热门的公务员岗位,是西藏自治区邮政管理局的一级科员及以下,报名过审人数高达19236人,而录取人数仅1人,录取率仅为0.0052%,甚至远低于清华北大的录取率。
换个角度想,对“上岸”的热衷,绝非哪个地区人民的特色。然而,“山东人唯爱考公”的刻板印象终究是出圈了,相关段子不胜枚举,比如说山东父母认为“不孝有三,无编为大”。这背后还有什么隐情吗?
成为“考公狂魔” 也是迫不得已
尽管在国考中的竞争不算突出,山东人背上“考公狂魔”的身份,也并非无中生有。
除了国考,全国各地的公务员省考、选调生、人才引进同样是“上岸”机会,只要时间不冲突,在符合报名资格的前提下,考生大可以四处奔走,把能考的全部考一遍。所谓的“山东巡考团”就是这样来的。
张雪峰曾在直播中提到,“山东专门有个巡考团,全国转一圈,把国考当一模,上海市考当二模,江苏省考当三模,浙江省考当四模,到了山东省考是正式考试”。在外省人的眼中,山东巡考团就像一个神秘组织,以超强的战斗力,把内卷扩散到其他省市。
这类情况虽然缺乏数字的直观呈现,但已经成为一种无法忽视的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或许是因为在山东,编制在某种意义上确实算是求职的“最优解”。与山东当前的人口数量和经济体量相比,它拥有的民营企业数量不算太多,能提供的市场化工作岗位数量也就相对不足。
据媒体报道,2013年山东省每万人口拥有私营企业77.4户,低于全国92.1户的平均水平,更比江苏少了105.3户。10年过后,山东的这项数据虽然超越了全国平均水平,依然低于其他经济发达的地区。
比岗位数量更为严峻的,是工资水平的差异。非私营单位的工资高于私营单位,是全国都存在的现象,但这个差距在山东体现得尤为明显,偏差大到近八成。如果民营经济的活力不足,自然就会促使人们将目光转向体制内。
在这种情况下,山东人追求编制其实称得上一声理智的选择,不是吗?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