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传大爱 汇聚最美“家”力量
——走近2024年河北省“最美家庭”
家庭,是人生第一课堂,也是社会的基本细胞。
11月25日,省妇联、省文明办发布2024年河北省“最美家庭”名单,100户家庭入选。他们中,有的家庭潜心科研创新,探索未知领域;有的喜事新办,倡树文明新风;有的心怀大爱,呵护孩子向阳成长…
今年,河北省寻找“最美家庭”活动迎来10周年,全省已揭晓各级各类“最美家庭”27万户,累计动员500万人次参与。10年里,省妇联、省文明办不断创新活动组织、宣传方式,一个又一个家庭晒幸福生活、议家风家教、展文明风采、秀未来梦想,传递着最美“家”力量。
日前,在“双争”有我——2024年河北省“最美家庭”发布仪式上,科技工作者家庭代表分享家庭故事。图片由省妇联提供潜心科研 矢志报国
2022年6月,蔡旭哲执行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成为河北省首位进入太空执行航天任务的航天员。今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时隔22个月,蔡旭哲二度飞天,刷新我国航天员重返太空用时最短纪录。
“这是我弟弟念初中时的一本练习册,那时他就把‘像英雄那样生活’写在了封面上……”作为“最美家庭”代表,蔡旭哲的姐姐蔡旭娜在今年的河北省“最美家庭”发布会现场,分享了“英雄航天员之家”的故事。
神舟从容再问天,背后是为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奋斗的一代代中国航天人。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新揭晓的100户“最美家庭”中,就不乏这样一些家庭,他们潜心钻研、攻坚克难。
花椒芽菜,是花椒树发芽期的芽叶,油亮鲜绿、麻香味美。近些年,花椒芽菜虽价格不低,却在市场上供不应求。而且,国外市场对花椒芽菜需求旺盛。
2017年以来,省林草局花卉产业专家赵京献每年都会到井陉县张家峪村,开展花椒树管护技术培训指导,推广花椒新品种、种植新模式。在他和同事们的帮助下,张家峪村花椒树栽植面积逐步扩大,产量品质显著提高。
“我的父亲27年如一日,奋战在林果科研和示范推广第一线,已经培育推广林果新品种20余个,培训农民15万人次,被评为全国最美林草科技推广员。”赵京献的儿子赵泽昭介绍,他的母亲同样从事农业相关工作,曾获河北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受父母影响,赵泽昭也早早立志,要为中国农业贡献力量。“现在,我是河北农业大学的一名博士生,接过父母的‘接力棒’,探究着生物生长的规律。”赵泽昭说。
大地深处,岩石沉默。1997年从太原重型机械学院(现太原科技大学)毕业后,何蕙岚在地质钻探产品研发领域已深耕近30年。
在金石钻探(唐山)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和中试车间里,何蕙岚日复一日地开发新产品、测试新工艺。主研“高效成孔钻探钻具设备”,获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参研“2000m以内全液压地质岩心钻探装备及关键器具”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研制我国首套深海沉积物保温保压取样器,攻克保温取样技术世界难题;开发多项新产品,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助力地质钻探深度从1000米跨越至7000米……
敢于突破自我、勇闯科技创新“无人区”,何蕙岚身上有股子闯劲和韧劲。“探索未知,其乐无穷。希望你们未来可以踏遍千山万水,探寻大地的奥秘,为建设科技强国奉献才智。”何蕙岚寄语新时代青年。
心怀大爱 温暖童心
“‘妈妈’不爱打扮,但她给我们买了新衣服”“‘妈妈’总是攒旧东西,但给我们买了好多新玩具”“‘妈妈’有时候可严厉了,她告诉我们要做有修养的人,要学会分享,不能自私”……
日前,在“双争”有我——2024年河北省“最美家庭”发布仪式上,陈玉文(右一)分享“爱心小屋”的温暖故事。 图片由省妇联提供
在磁县滏阳营村的“爱心小屋”,十几个孩子来自周边村镇,他们由于家庭变故,失去父母关爱。滏阳营小学老师陈玉文是这些孩子的“妈妈”。
“我总共有180多个宝贝。”2009年,陈玉文参与“爱心妈妈”志愿服务活动,帮扶了第一个留守孤困孩子。
“孩子当时10岁,跟她说什么也不回答,后来就抽抽搭搭地哭起来。”陈玉文心疼极了,把这个孩子带回家,给她换上干净的衣服,陪她好好吃了一顿饭。晚上睡觉的时候,孩子伸出小手,摸了摸陈玉文的脸。“孩子哭了,我也哭了。”陈玉文说。
从那时起,陈玉文把心思放在了困境孩子身上。2011年,她和爱人一起,把家里的5间房改造成“爱心小屋”。在这里,孩子们有“爸爸妈妈”,有“兄弟姐妹”,可以开心地做游戏,能吃到可口的饭菜,不再孤单。十几年过去,如今,第一批叫她“妈妈”的几个孩子,已经大学毕业。
看着孩子们成家立业,陈玉文从不主动去联系。“我这个‘妈妈’,就是他们人生中的过客。如果我主动找他们,或许他们又会想起难过的事情。”陈玉文最大的心愿,就是从“爱心小屋”走出去的孩子们,能和普通孩子一样地生活。
“十几年了,你说我累吗?肯定累,但每次听到孩子们说‘妈妈我想你啦’‘妈妈我什么时候能过去找你呀’,看着他们渴望被爱的眼神,所有质疑和委屈瞬间都消散了。”陈玉文说。
呵护困境儿童健康成长,近年来,省妇联持续推进“爱心爸妈”结对关爱工作,先后推动全省3万余名“爱心爸妈”与困境儿童结对,积极开展生活照料、学业辅导、爱心陪伴等关爱服务。
如今,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来到陈玉文身边。
心理老师于菲每周末都到“爱心小屋”,和孩子们说说心里话;女企业家王巧梅不时给孩子们送书、送文具、送衣服……他们一起用爱温暖着颗颗童心,照亮孩子们的成长路。
“我想做医生,妈妈身体不好,我当了医生就能给你治好了”“我想当老师,像妈妈一样教书育人”“我也想做公益,以后有能力了帮助更多人”……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跟陈玉文说着自己的梦想。他们的人生和梦想,在“爱心小屋”里重新启航。
科学治碱 粮食满仓
发面、戗面、分剂子、磕花、摆放、醒发……11月25日,在沧州市渤海新区黄骅市后仙庄村,刘玉锁和张瑞霞正忙着蒸面花。
2024年河北省“最美家庭”刘玉锁一家。图片由省妇联提供“这些面花是今年新收的旱碱麦做成的,香喷喷的,特别筋道,里面有香味儿,更有幸福味儿。”张瑞霞说。
张瑞霞口中的旱碱麦,是专门针对盐碱地研发的小麦品种。作为传统农业村,后仙庄村有4300余亩耕地,其中大部分种的是旱碱麦。
旱碱麦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出粉率、面筋含量高,韧性强。“土壤改良、粮食增产,靠的是新品种、新技术。”刘玉锁说。
面花的幸福味儿在哪?刘玉锁一家感受最深。他们率先在自家地里做实验,通过科技种田、旱碱麦种植,带领当地村民走上乡村振兴路。
后仙庄村属近海区域,土壤盐碱度高。曾经“收麦子用手拔,种一瓢收一斗”,一亩地打百来斤粮,如果年景不好,麦种都收不回。
2013年“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启动,向盐碱地要丰收,农业专家给出了“培育良种、改善土壤、优化种植”的套餐方案。
刘玉锁觉得机遇来了,自己得带头干点啥。妻子张瑞霞第一个支持。
事实最能服人。因为大机械作业秋收快,抓住了好墒情,2014年春天,刘玉锁家的旱碱麦返青格外早,麦苗又齐又壮。
从那以后,刘玉锁和张瑞霞的一天,从“瞧”麦子开始。每天一早,他们都要到地里看看庄稼。反响不错的新品种,都是刘玉锁家先行先试。
“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实施十年多,他带头把自己从一个传统庄稼把式变成了科技新农人。
2023年的麦季,刘玉锁和张瑞霞种的旱碱麦,再获丰收。
“玉锁叔,现在这温度,一亩地播多少斤麦种合适?”
“玉锁哥,咱这麦子该喷磷酸二氢钾了吗?”
…………
由于种旱碱麦经验丰富,村里人私底下喊刘玉锁“土行家”。刘玉锁用自己的新本领、新知识,回应着乡亲们对于土地的热情。
从一年一季到一年两季,盐碱地利用率比10年前增加了三成还要多。
在后仙庄村,蒸面花基本是家家户户都掌握的一门手艺。
刘玉锁介绍,去年7月,后仙庄村的面花工坊开始投产,家家户户饭桌上的食品在这里变成了商品,销往京津冀多地。
现如今,田野间充满希望,旱碱麦面花“蒸”出了幸福味。
倡树新风 清廉润家
“只要孩子们幸福,没彩礼,我也愿意你们把女儿接走。”十年前,易县凤凰台村倡导婚俗新风,赵会玲夫妇积极响应,零彩礼嫁了女儿。
“我要嫁给的不是面子,是爱情。”十年后,儿媳听说这件事非常感动,主动提出零彩礼嫁进门。
赵会玲一家喜事新办,在当地传为佳话。
2024年河北省“最美家庭”赵会玲一家。图片由省妇联提供婚姻是人生大事,婚礼承载着新人及其家庭的情感、记忆。然而,一旦婚纱摄影、宴席筹备等开始比排场,家庭就需要面对不小的经济负担和人情负担。
“现在孩子们自己的小家都过得很幸福。”赵会玲说,“我用自己的经验,想跟大家说点掏心窝子的话,为爱‘减负’,幸福更‘加码’。”
家风连着社风民风,作为纪检监察干部,齐蕴光家庭秉承清廉家风,传递着清风正气。
日前,在“双争”有我——2024年河北省“最美家庭”发布仪式上,齐蕴光(左一)分享家庭故事。图片由省妇联提供在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之前,齐蕴光曾在部队服役17年。他的父亲齐长生是一位有着特殊经历的老兵,21岁时因一次意外双目失明。受伤后,他学习盲文和推拿按摩,多年来义务为战友、邻里服务。
“父母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不管在怎样的逆境下,都要乐观生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齐蕴光说,“我们家现在有4位博士,奋斗在不同岗位上。我们始终遵循着父亲常说的那句话,干干净净做事,踏踏实实做人。”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每一个“最美家庭”,都有一段“最美故事”。千千万万个“最美家庭”,正成为家庭文明新风尚的先行者,引领一个个小家追求“最美”、追求幸福。(河北日报记者 孙青 赵泽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