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七届世界浙商大会在杭州召开。在主会场,我们见到了不少年轻的当家人,这些1980年至2000年间出生的企业家,我们称为“新生代企业家”。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民营经济走过四十多载风雨,第一代浙商沐雨栉风,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商业奇迹,造就了时代的辉煌,成了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与此同时,他们的子女们,也开始陆续走到台前,接过父辈的接力棒,追光而跑。
浙江的民营经济,经历四十载时光变迁,已进入代际传承的关键期。
据统计,在浙江,约10%上市公司董事长、20%专精特新和隐形冠军企业主要负责人、40%的独角兽和准独角兽的合伙人,都是“80后”。
传承不是简单的继承、移交和接班。对于老一代浙商而言,如何做好传承,是功成身退的最后一公里。
企业当家人的新老更替,看起来是个人权利和权力的交接,实则是一个团队、一个企业命运的起承转合,这里面既包括传承父辈吃苦耐劳、风行雷厉的精神,又包括企业文化、精神的弘扬和传承。
江山代有才人出。新生代的浙商,不仅遗传了父辈的精神,还拥有更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他们的带领下,企业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在他们的身上,蓬勃的朝气呼之欲出。
橘生淮南则为橘,肥沃的土壤才能育出良种。之江大地,给了新生代浙商充足的雨露和阳光,让他们自由呼吸,茁壮成长。
近年来,浙江一直致力于打造营商环境,2023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今年省两会,“优化营商环境”再次亮相政府工作报告,3月,《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发布,以法治的力量为营商环境保驾护航,一系列政策措施让新生代浙商心无旁骛,专注企业发展。
为了让新生代浙商顺利接棒,政府也当起了辛勤的园丁。早在1995年,杭州市便成立了青年企业家协会,为培育新生代企业家搭建平台。2013年,杭州市新生代企业家联谊会成立。连续多年,浙江深入实施“浙商青蓝接力工程”和新生代企业家“双传承”计划,新生代企业家培育工作迅速进入快车道。在省市引导下,各地纷纷成立青年企业家协会,新生代浙商队伍不断扩容,老一代浙商通过论坛,讲座等方式,倾囊相授,宝贵的经验化成春风雨露,抚育年轻人成长。
如果说政策和培育是软件,产业集聚群、科技成果和人才就是浙江给新生代浙商拼搏的硬件。在浙江,产业集群众多,杭州的电商业、永康的五金制造业、黄岩的模具制造业等,资源丰富,这为新生代浙商的创业之路,提供了肥沃的创业土壤。
近年来,浙江打造科技强省,以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之江实验室、瓯江实验室、东海实验室……国家级、省级实验室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它们覆盖了“互联网+”、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科创高地,丰硕的科技成果,优秀的科技人才,成了新生代浙商鏖战沙场的制胜法宝。
康奈集团创始人郑秀康的女儿郑莱莉,引进高科技人才,主动抓住科技和数字化优势,启动新绿智能工厂,首创柔性化智能制造体系,实现了全线产品迭代升级;西子联合控股集团董事长王水福的儿子王克飞,创立了蒲惠智造,帮助中小企业及自家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新生代由于其灵活思维和适应潮流的能力,在数字化时代能够弥补父辈的不足,并引领企业在创新升级中实现‘蝶变’。”浙江工商大学浙商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杨轶清如是说。
新生代的浙商,往往有着留学经验,具备国际视野,同时拥有开拓、学习精神,在科技创新及商业模式等方面,更有前瞻性,这比老一代浙商更有优势。
钱江潮奔流不息,后浪劲涌,乘势而上。如今,新生代浙商朝着新质生产力的方向奋勇前行,他们热情拥抱新材料、新制造、新业态、新服务,老一代的产业,在新一代生力军的手上,褪去旧衣换上劲装,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