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里,全国发生几桩高校宿舍出入纠纷。11月26日,山东淄博职业学院通报“学生突发疾病禁止男性医护人员进入宿舍”情况,据称救护人员14:03到场后,“值周的学生因宿管员正在楼上查看生病学生情况,随即电话联系宿管员后立即同意上楼”,不存在阻碍救护人员上楼问题。
11月25日,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亦通报一起“因宿管人员处理学生紧急离校事务不当引发关注”事件,确认存在“处理不当、做法生硬”,关联物管公司将宿管员调离宿管岗位并扣除当月绩效,同时否认网传“学生下跪求情”“因没有及时开门导致没能见上亲人最后一面”情况。而在本月初,山东齐鲁工业大学女生宿舍突发火灾,学生们质疑宿舍楼人脸识别的闸机成为安全撤离的“拦路虎”,校方警务室人员回应:“肯定得刷脸,要不怎么保障学生的安全?”一时也引发舆论热议。
三起高校宿舍管理纠纷好在都没有更恶劣的后果发生,待救护的女生还算及时被送医,发生火灾的宿舍虽遭遇“人脸识别”门禁也好在无人员伤亡,“紧急离校事务”的那个事务经证实并非网传的“没见上亲人最后一面”。但必须明确,虽没有发生更糟糕后果,但也不能倒推前述宿管弊病不存在、不严重。恰恰相反,正是在这个时候,才是心平气和(但也要郑重其事)反思宿管教条化管理、缺乏紧急情况基本应对能力的最好时间。
120应约入校,虽然没有遭遇网传的阻挠上楼举动,但从学校通报证实的细节也可看出来,僵化的宿舍门禁管理到了夸张的地步:宿舍楼有人突发急病,宿管人员已经“在楼上查看生病学生情况”,值周学生却仍旧会下意识再次电话寻求确认救护人员是否可以上楼。更离谱的是,纠纷的出现据称是因为宿管员对值周学生做法予以肯定,而引发生病学生不满。也就是说,在学校宿管看来,如此教条地把救护人员拦在宿舍楼下,去打那个明知故问的电话获得所谓入楼许可,居然是应该被肯定的。
包括山东济南“人脸识别”阻挠火灾逃生的荒唐事,涉事高校警务人员到最后都认为紧急状况下的逃生需求,依然需要让位于“人脸识别”所要保障的所谓秩序。紧急状态下的生命安全保障,始终都应该是第一位的价值考量,而在趋于僵化的管理语境中,对日常规则的固执坚持正在成为某些基层管理者自认为最安全的教条。在其身后,可能则是形式主义责任制,缺乏必要的容错机制,使得基层工作人员以“不犯错”为最高目标。何况那些并非亲眼可见的其他“紧急离校事务”,层层报批、个个卸责的模样,俨然有一种互相鼓励的生态在悄然滋长。
从生病、着火到“紧急离校事务”,已经都是有别于日常秩序状态的特殊情况,学校宿舍管理对此的态度无法令人满意,也反衬出部分高校管理细节的人性与灵活性不足。更进一步说,在教育部多次发文表态支持、引导大学校门开放的背景下,依然不乏高校对校园面向社会开放的问题态度暧昧,仅开放个别校门、需预约报备等隐形门槛还比比皆是。从校门管理到宿舍管理,二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若即若离的压力传导机制?
正常的学校管理当然需要制度,而且需要不断完善的制度,但这也并不是排斥人性、拒绝灵活性的理由。高水平的现代学校管理,不是没有任何事急从权空间的铁板一块,更不应丧失对瞬息万变的具体情况做出应急处置的能力。从“幸好没出大事”的几起宿舍管理个案汲取教训,对教条、僵化的高校宿舍管理,必须得管管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