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周逸斐 每经编辑 陈 旭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此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强调,要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
《行动方案》对国家机关、学校和14164.html" class="superseo">国有企业食堂等会造成哪些影响?又会对类似“大胃王吃播”这样的行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围绕这一系列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对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成本和认证中心处长韩静波、农业农村部食物营养所研究员程广燕进行了专访,并请他们对《行动方案》作出权威解读。
部分环节减损节约潜力还比较大
NBD:消费者更熟知消费场景下的食物浪费问题,您认为还有哪些环节存在浪费现象?可以从哪些环节推进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
韩静波:当前粮食全链条各环节均存在一定的空间可以促进减损节约,部分环节减损节约的潜力还比较大。
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粮食收获作业质量仍需提升,农户储粮减损仍存短板,粮食产后服务效能有待提高,粮食运输流通环节减损需要加强,粮食加工环节减损空间较大,部分消费场景浪费现象仍需遏制。
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不仅有助于稳产保供,强化粮食安全;也可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保护生态、减排降碳,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NBD:《行动方案》聚焦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两者之间的差异是什么?在产业链中的分布又有何不同?
韩静波:我国粮食损失和食品浪费主要发生在产业链前端(即生产环节)和后端(即消费环节),且产生损失浪费的主要原因是科技创新、用餐节约意识的不足,同时有针对性制定政策的基础数据也存在支撑不够的情况。
基于此,《行动方案》在全面剖析我国损失浪费成因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着重提出以科技引领推动减损,以法治和宣传促进节约的具体举措,这也是从难点问题突破,加快推动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取得实效的必然要求。
NBD:《行动方案》发布后,会对国家机关、学校和国有企业等单位食堂造成哪些影响?
韩静波:针对单位食堂落实反食品浪费制度还存在薄弱环节等问题,《行动方案》明确,全面推行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健全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管理制度,严格公务活动用餐管理等,推进机关食堂反浪费。
与此同时,要加强学校食堂管理和用餐人员分析评估,建立健全校外供餐单位择优引进和退出机制,科学营养配餐,强化学校就餐现场管理等,推动学校食堂反浪费。
此外,还需完善国有企业食堂管理等制度,开展厨余垃圾分析评估,实地督导调研检查,探索建立国有企业食堂食品浪费与食堂经营管理人员、后勤人员薪资绩效挂钩制度等,推动企业食堂反浪费。
程广燕:对于单位食堂反食品浪费来说,主要是国家机关、学校和国有企业食堂要注重通过加强管理与考核,提高反食品浪费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全面推行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工作成效评估和通报制度,是将反食品浪费情况作为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考核等的重要内容。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我国在反食品浪费方面未出台过国家层面的专门文件。因此,《行动方案》的出台也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是通过顶层设计来调动各地政府、各单位反食品浪费的积极性。
“大胃王吃播”肯定属于反对行为
NBD:近几年来相关部门已出手对“大胃王吃播”等加强了监管,此次《行动方案》出台后,会对吃播行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程广燕:暂且不论“大胃王吃播”背后存在的食物浪费问题,单就这一行为所展现的饮食模式而言,就是不健康的,肯定属于《行动方案》反对的行为。
因此,《行动方案》明确提出,“严禁制作、发布、传播宣扬暴饮暴食等浪费食物行为的节目或音视频信息。”
NBD:很多消费者只注意到食物数量上的浪费,却难以意识到营养层面也存在损耗浪费。您认为营养损耗浪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程广燕:营养损耗浪费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方面是当前谷物加工的过度精细化,比如大米,它的加工流程有数十道工序,以前的出米率在70%左右,现在可能还不到60%,说明我们对食物资源的利用效率在逐渐降低。
另一方面,粮食加工过程中被剔除的部分,实际上也有着极高的营养价值,比如维生素B群及矿物质的含量尤为丰富。这些成分恰好是当前民众健康所需。但由于过度加工,导致了大量营养素的流失,这也属于浪费行为。
以小麦为例,大家通常认为小麦粉越白品质越好,实际上,含有麸皮的小麦粉营养价值反而更为丰富。
为此《行动方案》也旨在满足居民日益追求营养健康的食物需求这一目标,突出营养导向,既要推动减少食物数量方面的损耗浪费,也把减少营养层面的损耗浪费作为重要方面。
在减少粮食加工损失部分,针对过度加工造成主食中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大幅下降的问题,《行动方案》提出引导粮食适度加工,合理确定粮食加工精度等指标,推广应用轻度磨皮、高精度分筛等工艺,推广低温升碾米、柔性碾米等设备。
警惕过度饮食带来的“隐形浪费”
NBD:有不少消费者反映,食物浪费背后有消费者的原因,也有餐厅等制作加工环节的原因,有的菜品味道不佳吃不完,这种情况下剩余食物算违反《行动方案》吗?
程广燕:在评估食物是否构成浪费时,首要考虑的不是口感。若食物在储存过程中未因不当处理而腐烂,且在加工环节各项指标均未超出安全标准、不存在安全隐患,仅因口感不佳或个人偏好而拒绝食用,可归入浪费的范畴。
不过,若食物存在安全问题,食用后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损害,例如,某些蔬菜因存放时间过长而导致硝酸盐含量超标,此时将其丢弃,实则是出于对健康的考虑,这就属于必要的预防措施。
NBD:有消费者认为反食品浪费是要求公众“节衣缩食”,您怎么看这一观点?
程广燕:反食品浪费不是要求公众“节衣缩食”,而是要追求更科学的膳食,既要保障基本营养需求,也要避免过度饮食造成的“隐形浪费”,并由此带来超重肥胖等慢病增加,继而带来损害健康等问题。
《行动方案》提出“深化中国居民健康膳食研究,发布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和坚果类及烹调用油盐等五大类食物摄入量建议范围,倡导营养均衡、科学适量的健康饮食习惯”。这释放出一个信号:即鼓励大众反对浪费,但这并不意味着要以牺牲营养健康为代价。
如何评判一餐饭是否构成浪费?营养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
例如,对一名年轻男性而言,午餐摄入800大卡的热量或许已足够。若盲目消费高达1500大卡的食物,不仅难以完全消化,更可能引发肥胖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这种过度摄入虽未直接表现为食物丢弃,却同样构成了隐形的浪费。许多人并未意识到这一点,认为只要将食物吃完,便没有造成浪费。这种观念其实忽视了营养平衡与合理摄入的重要性。
我觉得需要尽可能在餐饮行业普及营养标签,为食物标注明确的能量信息,帮助消费者作出更科学、合理的选择。这也对年轻人、健身爱好者很有帮助,能让他们清晰了解自己热量摄入的情况。国外一些餐厅已经有类似案例,他们在提供购物小票的同时,还会附上营养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