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晚,第九届北京十月文学月配套活动“名家讲经典——阎晶明:文学经典新阐释——鲁迅小说《祝福》再解读”在清华大学举办。本场活动也是“‘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行动计划书香行系列活动之一,由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清华大学共同承办,“抖音好书榜”“大有学问”项目特别支持。活动邀请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阎晶明为现场师生及线上读者带来精彩文学分享。现场学子互动踊跃,抖音直播间读者反响热烈,累计观看人数近70万。
阎晶明鲁迅的短篇小说《祝福》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后收入小说集《彷徨》。2024年正值《祝福》问世100周年。100年来,祥林嫂的人物形象和她悲惨的命运给一代代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鲁迅的思想也通过其作品持续影响着世人。活动中,阎晶明从《祝福》出发,对小说“悬置”的标题、深刻的主题内容、精巧的结构、特殊的写作背景以及精妙的艺术手法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细致分析了鲁迅作品的思想性、文学性和艺术性,就经典作品作出新阐释。
活动现场《祝福》所写的是祥林嫂悲惨的一生,是关于一个人的人生悲剧,这与小说标题“祝福”所营造的过年节日氛围形成强烈反差,阎晶明将这种反差归纳为小说标题的“悬置”,“小说标题与正文之间,形成了背反,或者说,在正文强大的叙述下,小说标题逐渐成为悬置”。阎晶明认为这种标题的悬置,是鲁迅为小说起标题时经常使用的技巧,在《狂人日记》《药》《风波》等作品中亦有体现,而在《祝福》中尤甚。“祥林嫂在祝福的喧嚣声中悲苦地死去,这种强烈的对比,以及这种死亡带来的不同的反应,是那样让人寒彻。这种悬置所形成的强烈对比,悲凉中所包含的某种讽刺味道,再一次体现了鲁迅在小说标题上的独特用心。”关于“祝福”其名,周作人曾有过分析,他认为按照绍兴当地习俗与方言,“祝福”原初的含义应为“作福”,即当地过年时一种祭祀的仪式。阎晶明认为,将“作福”改为“祝福”是鲁迅刻意为之,一方面是因为“祝福”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另一方面,“《祝福》潜在的语义指向是‘牺牲’,是指祥林嫂的命运与‘无限的幸福’的人们之间的紧张关系”,更具有悲喜的强烈对比和作者暗含的讽刺意味。
阎晶明阎晶明通过对《祝福》文本的细致解读分析了小说的主题,层层剖析了忙碌热烈的节日气氛、理学和儒家盛行的环境、宗教和迷信的文化理念对祥林嫂悲剧命运的促成。小说中借由“我”这个旁观者,细致描述了回乡所感受到的浓厚节日氛围以及鲁四老爷书房的景致,体现了鲁迅语言的自然的深刻。“我认为这是鲁迅大有深意所在。绞杀祥林嫂的无形之手,既是过年的‘无限的幸福’,也是甚至更是无处不在的精神束缚。从理学到礼教,从宗教到迷信,从同情到恐吓,祥林嫂就死于这样的律令之下,死于维护这种律令的言辞当中。”
“如果说结构属于形式,而形式服务内容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内容,《祝福》就是例证。”阎晶明认为,理解《祝福》的思想和艺术,必须要先从了解小说的结构入手,他联系五四早期“问题小说”发展这一文学背景,通过对《祝福》中叙述视角的剖析,点明了《祝福》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和成熟的现代小说特点。阎晶明认为,因为小说中叙述视角“我”的存在,祥林嫂的故事基本上都是转述而出的,继而在转述的过程中带上了评价色彩,而这是小说最为着力的地方,“这几乎就是一篇评论故事的故事,一个人的命运变成了所有人对其命运的评价史,这样的小说结构是极具现代性的”。
写作《祝福》时,鲁迅正身居砖塔胡同,兄弟失和、身体抱恙、居无定所,如其三弟周建人所说,这段时间是“鲁迅生活最困难的时期”。1924年2月所过的新年,可以说是鲁迅一生中最为难过甚至难堪的新年。结合与《祝福》同时期创作的《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等作品,阎晶明发现鲁迅对节日异常敏感。越是节日高潮时期,鲁迅的写作越投入,他通过夜以继日的写作,在普天同庆的气氛中排遣内心的悲苦,“鲁迅对节日的敏感体现在《祝福》的每一个片段里。这种敏感又以格格不入为主要特征。小说以爆竹声始,又以爆竹声止,在这震耳欲聋的祝福声中,包裹着祥林嫂的命运、‘我’的无奈、鲁四老爷的冷漠、鲁镇人对‘无限的幸福’的向往和追逐”。
最后,阎晶明从多样笔法、艺术表现手法的角度,讲述《祝福》中许多精妙且精确的细节,进一步阐释鲁迅如何通过精炼的语言和细腻的细节描写,将复杂的社会现实转化为鲜活的文学形象。阎晶明认为,《祝福》一文涵盖小说笔法、散文笔法、诗性笔法、杂文笔法,运用对比、重复等艺术表现手法,不着痕迹地服务于小说的情景制造;而对金钱等细节的精微描写则显示出鲁迅对小说细节精确化的要求。
“《祝福》让悲惨的人生故事变成了悲壮的命运交响,让苟活者的人生变成了魂灵之有无的拷问,让一个人的‘穷死’现实与一群人对‘无限的幸福’的奢望形成对比,让一个人在书房里的疑惑裏挟在无边的祝福声中。各种要素的混合交错,构成一个复杂多维体。”阎晶明感慨,《祝福》的伟大之处在于,不同的人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剖析,都可以阐释出无限的意义,这是经典作品的魅力,也是我们在《祝福》问世100周年之际重新解读这部作品的意义所在。
互动环节,阎晶明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如何认识祥林嫂的人物形象”“如何看待鲁迅作品的现实意义”等问题一一解答,他鼓励同学们在阅读经典时进一步去了解作家的身世、思想和人生历程,从经典作品中汲取现实力量并发现创作的思路与灵感。
现场学子踊跃互动第九届北京十月文学月“名家讲经典”系列文学活动已举办三场,张莉、徐则臣、阎晶明三位名家分别走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和清华大学,为现场学子和线上读者解读经典作家作品,线上累计观看近200万,让经典走近大众,焕发新生机。未来,“名家讲经典”项目将为大家带来更多优质活动,积极普及文学经典,助力深化全民阅读,不断丰富广大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撰稿:王若凡、刘雅心)
大合影 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