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旅游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游客选择前往近郊、县城,感受那里的人文历史、自然美景,“奔县游”成为了文旅新宠。县域旅游是以县级行政区为范围,依托当地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服务。2024年的国庆假期全国国内出游7.65亿人次,其中县域旅游成为新热点,订单同比增长20%。县域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较低的成本优势,正逐步成为广大游客的新选择。尤其是随着自驾游、乡村游、亲子游等新型旅游方式的兴起,“小而美”与“原汁原味”的县域旅游成为人们的新需求。
无论是山水田园、古镇古村,还是民俗文化、红色遗址,都是宝贵的县域旅游资源,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独特性,是形成县域旅游的核心要素。青海地域辽阔,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景观壮美,每个县都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各县通过举办各种民俗活动、农耕体验、手工艺制作等活动,让游客在参与中了解地方文化,体验乡村生活,增强旅游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如西宁湟中区的云谷川印象小镇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通过创意设计开展灯会、烟火秀、文艺演出等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前去打卡 ,还有贵德县举办的梨花节、门源回族自治县举办的油菜花节、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的红色教育基地等,都是具有独特魅力的县域旅游目的地。
推动县域旅游发展,首要任务是因地制宜,精准定位县域发展的优势,对县域内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民俗风情以及特色产业进行全面梳理和深入评估,明确特点和优势,从而确定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方向。对于拥有丰富自然风光的县域,可以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对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县域,可以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对于特色产业突出的县域,则可以依托产业优势,发展特色商业和产业链延伸。对于在县域旅游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地方公共服务设施与接待能力有限、部分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意识不强、规范监管有待加强、不少景点千篇一律、旅游纪念品缺乏创意等,要以其特有的文化资源和民俗风情作为特色,结合本地人文与自然资源,突出差异性与地域风情,通过民俗游、田园游、红色游等,打造具有特色化、品牌化的县域旅游。
旅游业是民生产业、幸福产业,县域旅游的兴起更是推动小城镇高质量发展及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契机。要把握好机遇,把发展县域旅游与乡村振兴、县域建设等有机结合,努力实现生态、人文、经济、社会的综合效益,让一个个极具风土人情且多姿彩的县、乡、村吸引更多的八方来客。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