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优
秋收过后,在天山北麓广袤的棉田里,时常能看到二次钉齿链板式秸秆还田与地膜回收联合作业机作业的场景。这款联合作业机,是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研究员、农业农村部西北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温浩军团队研发的。
出生于甘肃农村的温浩军,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1992年,他如愿考入石河子大学,学习期间,被兵团精神所深深感动,毕业后毅然选择扎根边疆,跟随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投身农业机械的研究与开发,将论文写在天山南北的田野上。
“陈学庚院士常说,只有在生产一线才能真正发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就是对国家、对社会作出贡献。”温浩军告诉记者,这也是石河子大学现代农业装备团队师生们的共同价值追求。
从棉田到车间,这位“土里土气”的农业机械研究员始终在不懈奋斗。针对新疆棉花生产方式落后、效率低的问题,温浩军及其团队开发出气吸式精量播种机、超窄行精量播种机、双膜覆盖精量播种机、小粒种子精量播种机等新产品,满足了不同土壤气候条件、不同作物对膜铺播种的要求;为解决高密度栽培模式下作物施药效果差的难题,又创新开发出新型高架喷杆喷雾机系列产品,以立体喷施方式解决了棉株上下叶片受药不均匀的问题……
牢牢聚焦产业发展需求,温浩军及其团队建立的集种床整备、精量播种、机械收获、贮运加工等为一体的棉花生产机械化综合技术体系,实现了农机与农艺的有效融合,成功建立起棉花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在兵团和新疆得到大规模应用推广。
与此同时,温浩军及其团队还积极将这些技术向全国推广,为提升各地棉花全程机械化水平作出了积极贡献。针对山东、河北棉区的生产实际,他与团队开展棉花种植新模式试验,运用卫星导航精量播种、水肥一体化、精准施药等先进技术,严格实施化控措施,使得示范区籽棉产量提高到接近新疆的产量水平,并实现了机械化采收。
今年4月,由温浩军主持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地膜污染阻控与高效回收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正式启动,这是石河子大学在棉花生产机械化研究领域开展的又一次重要探索。
“解决地膜污染问题,不仅是学校的科研任务,更是关乎民生的社会责任。”温浩军告诉记者,由团队共同开发的残膜回收机械,获得发明专利30多项,残膜回收率达90%以上,且回收的地膜含杂率低,为新疆和兵团棉田残膜污染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励16项、发明专利92项,获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诸多的成绩和荣誉,使温浩军感到肩上的担子和责任更重了。
“要始终保持空杯的心态、奋斗的精神。择一事终一生,只要我能把这一件事真正干好,这辈子就值了。”说这番话时,温浩军言辞恳切,目光坚定。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