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到熟悉的歌乐山,歌乐山是红岩精神的摇篮……”近日,在重庆市歌乐山烈士陵园广场,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小学学生正在这里上一节“行走红岩”思政课。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事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近年来,重庆市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红岩精神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打造了一批“实而美”“实而精”的思政课品牌,不仅有效提升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感召力、凝聚力,也引领广大学生成长成才。
融入红色基因,让思政课有“知”有味。为把“有意义”的思政课讲得“有意思”,重庆市充分利用好当地红色资源,坚持守好思政“小课堂”,打造具有“红岩味”的思政精品课程群,以“红岩特色学校”“红岩院系”等为载体,开展特色品牌活动,推出“红岩铸魂”思政研学精品线路60条,不仅让思政课有“知”有味,还让思政课堂充满活力,浸润学生心灵。如在讲述王朴烈士“舍小家,为国家”的家国情怀时,思政课教师冉红将红岩精神等融入教育教学,结合学校红梅园、红色校史主题墙、红色雕塑等主题建筑的展示。除《红岩故事展演》入选国家“大思政课”优质资源项目外,“红岩思政”经验做法更是在全国推广。
创新方式方法,让思政课入脑入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离不开方式方法的探索创新。各级各学校除了配齐建强思政教师队伍外,还应结合学生实际,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如在重庆医科大学“开学第一课”上,91岁高龄的教授陈宏础现身说法,回顾了400余名专家人才西迁重庆,创建重庆医学院(重庆医科大学前身),为西部医疗卫生事业艰苦创业的奋斗历程。学生们在聆听与互动中感悟“西迁精神”,气氛热烈。重庆理工大学构建“六个一”红色文化实践育人体系,通过听、读、写、赛、观、演,将红岩英烈故事、新时代伟大成就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以沉浸式课堂将思政课讲深讲透,让思政课入脑入心。
立好“四梁八柱”,让思政课铸魂育人。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思政课不是单纯的说教,是有生命、有灵魂的课程,承载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任务。为健全思政课建设制度机制,重庆市出台“时代新人铸魂工程”行动方案、“大思政课”建设重点举措、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行动方案等系列文件,从制度上为思政课创新发展构建“四梁八柱”。尤其善用身边的鲜活资源,将道理和事实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让抽象的思政理论“看得见、摸得着”,让枯燥的思政课教学“活起来、转起来”,真正达到铸魂育人目的。
思政课堂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在其健康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期待各级各类学校深化教学改革,利用好社会各种资源和现代科技手段,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共同上好“大思政课”,引领莘莘学子成长成才,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