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11月19日电(记者徐皓夫)不久前,记者沿着213国道行至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下河清镇,看到拖拉机、大型货车在马路上排起长队,而秋收后被垒起的一叠叠玉米棒子,则安静地“躺”在路边村民的家门口。
“这附近乡镇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玉米,公司最近几个月正忙着收购。”甘肃贵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闫文贵说。今年年初,闫文贵的公司与肃州区8个乡镇的多个村委会签订了玉米制种订单,面积达14000亩,涉及当地千余户种农。9月份以来,闫文贵一直奔波在收购玉米的路上,今年的收购量是其公司历年来最多的一次。
酒泉是甘肃省重要的制种基地之一。像闫文贵公司这样的玉米制种企业,在酒泉还有40余家。2024年,酒泉市各类农作物制种面积达到74.8万亩。其中,玉米制种29.6万亩,比2023年增加3.4万亩。
“制种处于种业产业链的中间环节,一边要根据协议为下游销售企业保质保量提供种子产品,一边要保证上游种农收益。”闫文贵说。
图为甘肃贵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种子加工成套设备。近年来,随着我国制种行业提质升级,相关政策法规也为制种企业的经营资质、规模提出了更高要求。闫文贵在2020年投资扩建工厂,然而随着玉米收购季节的临近,资金压力接踵而至。
“发展制种最大的难点在于资金流动性差。”闫文贵告诉记者,“从4月份春耕到9月份农作物成熟,下游企业回款缓慢,我们却承担了收购意向预付款、种子加工、运输等各类生产费用,这期间银行的‘玉米行业产业贷’给我很大帮助。”
今年9月,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下简称:邮储银行)酒泉市分行围绕当地玉米制种等优势特色产业,推出一系列针对性强的“金秋收购产业贷”。闫文贵的企业资质符合该类信贷产品的授信审批条件。申请未满一周,闫文贵便获批了100万元额度的贷款,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我现在可以放心与更多种农签订订单,带动更多农户增收。”闫文贵说。
金融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也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坚实保障。在酒泉市,产业链贷、贴息贷等一系列服务“三农”的特色金融工具正逐渐“下沉”至田间地头,降低当地农户融资成本,“浇灌”着乡村特色产业。
截至2024年10月底,邮储银行酒泉市分行已累计投放产业贷款2.62亿元,为1700余个(户)专业合作社及农场大户提供贷款支持2.4亿元。
“我也是在农村长大的,农民在哪个环节、哪个季节需要资金,我最清楚。”邮储银行玉门市支行信贷客户经理马维祥向记者介绍,自2023年11月起,他挨家挨户走访村民的用资需求,下乡审批放款成为了他不变的日程。日子久了,他就成了颇有人缘的“金融店小二”。
近年来,玉门市小金湾东乡族乡依托小金湾黑枸杞交易集散中心暨创业就业孵化基地,着力打造枸杞加工、包装、销售全链条产业,已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黑枸杞初加工集散地。“四个月时间内,在我的努力下,邮储银行玉门市支行累计为小金湾乡60多户家庭发放产业链贷款,其中75%的业务与枸杞产业相关。”马维祥说。
“每年10月,枸杞迎来收购高峰,一天的订单就高达五六十吨,正是急用钱的时候。”经营枸杞初加工企业的马胜伟介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玉门市支行去年了解到他的困难后,基于其企业经营情况及交易流水,在3个工作日内为其提升产业链贷款额度至50万元,“这个信贷产品及时、灵活性强,为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一系列“三农”金融产品背后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持续创新和有效监管,更离不开金融机构与国家乡村振兴政策的有机衔接。
2022年10月,邮储银行玉门市支行与玉门市农业农村局签订协议,由甘肃玉门农村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玉门支行、邮储银行玉门市支行等金融机构,共同承办玉门市银政合作平台,开展“产业贴息贷款”业务。
“贴息贷款利率低,还款周期长,让我从小规模放养转变为围栏养殖有了底气。”黄闸湾镇梁子沟村村民赵京介绍,在黄闸湾镇打造肉牛养殖特色产业,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的背景下,他租赁了村集体肉牛养殖场,2023年春季获批了20万元“肉牛养殖产业贴息贷”,而且享受了肉牛养殖财政补助,买了600多头牛犊。
据了解,2024年,邮储银行酒泉市分行重点围绕牛、羊、菜、果、中药、种植“六大产业”,借助供销社、各级畜牧站、村支两委等平台,全力推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截至2024年10月末,邮储银行酒泉市分行累计建成信用村356个,评定信用户超2万户,小额贷款年放款量超过17亿元,其中涉农贷款占比达60%。(图片来源:邮储银行酒泉市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