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在砀山县李庄镇李园新村吴庙自然村看到,一排地名文化长廊崭新矗立在进村的主干道旁,延绵百余米。“没想到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这么有文化底蕴。”站在长廊边阅读的李园新村村民罗东梅忍不住感叹。
地名文化长廊像是历经沧桑的老者,把砀山县境内的地名、地理、历史、人文等变迁娓娓道来。吴庙、白塔寺遗址、百年梨园、黄河故道、兰花印染技艺……每个名字都大有来头,背后都有让人心驰神往的故事。为什么会竖起这样一条文化长廊?砀山县民政局党组成员李洁给记者解答了疑惑。
今年6月以来,作为我省16个省级“乡村著名行动”先行区之一,砀山县以乡村地名采集上图标注为牵引,开展了涵盖乡村地名命名管理、地名标志设置维护、地名文化保护弘扬、地名信息深化应用和地名赋能产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乡村著名行动”。“位于吴庙村的这条文化长廊,就是我们重点打造的两个地名文化公园之一。”李洁告诉记者。
吴庙村是砀山县唯一一个千年古村。根据文化长廊记载:“吴庙,位于李庄镇北部,因该庙与南宋大将吴玠关系密切,故名吴庙……”顺着文化长廊走到尽头,一幢飞檐翘角、古朴典雅的砖红色传统古建筑映入眼帘,这就是村庄因以得名的“吴庙”。
据历史记载,吴玠当年在砀地率兵抗击金军,取得四战四捷的佳绩,为纪念这位抗金名将,当地老百姓把原来由吴玠所建的关帝庙改称吴庙以作缅怀。历经宋、元、明、清诸代,其间几经兴毁,庙前广场上的石碑早已坍圮,上面的字迹也难以辨认。如今,吴庙得到修缮,也树立了新的功德碑。作为一座庙和一个地名,吴庙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纽带,也成为当地人弥足珍视的记忆符号。
吴庙之外,让砀山这个位于安徽省最北部、皖苏鲁豫四省七县交界处的县域蜚声在外的,还有它境内的地理标志农产品——砀山酥梨。在砀山县良梨镇马庄村魏寨自然村,成片的梨园在平坦的皖北大地铺展开来,一眼望不到边。文家河穿过梨园,静静流淌,为这片沙土地带来生机。
凭借位于梨树王景区内的区位条件,近年来,魏寨村着力发展民宿产业,打造了听荷书屋、坡上、树屋、有客等13间特色民宿。村内交错的小巷也分别取了“听荷路”“葛花路”“梨缘路”等名字,并以特色的梨形路牌予以标识。路牌上置有二维码,系统展示地名文化、特色产品等信息。“通过给这些道路取上温暖的名字,让乡村的轮廓更清晰,方便游客出行导航。”李洁表示。
走在魏寨村的小路上,各种精美的墙绘吸引路人的目光,其中有两条地名文化墙颇有特点,俊逸的书法体,典雅的墙绘底色,配以对地名文化故事的介绍,让村庄显得文气十足,也让游客得以身临其境了解砀山历史文化。
沿着魏寨村继续前行,文家河畔,地名文化公园由此展开,一块块半人高的标牌矗立河边,介绍着砀山的地理标志名产品。在梨树王景区入口处,设置了一片更集中的地名文化长廊。“梨树王景区”“梨花节”“酥梨采摘节”……砀山种梨的历史、酥梨的产业规模、梨花节的盛况等,一一展出。
景区内,数十万亩梨园连绵成片,其中不乏树龄久远的老梨树。大名鼎鼎的“梨树王”和“梨树神”两棵老梨树枝头仍然挂着未摘尽的果实,秋风掠过,两棵园内的“长者”在数米的距离内“遥相致意”,“诉说”着丰收的喜悦。
“我们以梨为媒,通过讲好砀山酥梨故事、挖掘地名文化、做好地名服务,推动‘乡村著名行动’向纵深发展。”砀山县民政局局长曹海峰表示,目前砀山县完成23条村级道路命名设标工作,设置了92条道路22537块路牌、门牌,各镇驻地设置街路巷二维码标志牌162块,建立了《砀山县地名采集库》,收集了1366条地名采词建议,建设两处地名文化公园。通过做好地名工作,为乡村振兴铸魂赋能。
(本报记者 刘良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