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市民读者选择走出家门,开启丰富多彩的夜间文化生活。作为天津市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天津图书馆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场地优势和广泛的读者基础,探索延时开放新模式,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通过整体规划设计,深入调研分析,精心打造了“天图夜读”夜间文化活动新品牌。
在文体娱乐、教育资源相当缺乏的年代,夜校曾经为拓展民众的视野、丰富民众的精神生活,乃至提升全体民众的文化素质,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时过境迁,夜校也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野。然而,社会的发展又使得“夜校”这一学习形式再次焕发新的生机。这是因为,当越来越多的人,包括年轻群体,白天都忙于工作与生活时,夜晚,则是他们及时“充电”的最好时机。除了时间上的优质,走入夜校及时“充电”,也是年轻一代对于自身发展的正确选择。
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及时“充电”,既是充实生活、丰富生活的方式,更是提升自我的必要途径。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夜校,也就再次焕发勃勃生机。而如何确保夜校这棵“老树”开“新花”,结硕果,既是夜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夜校烹制“文化夜宵”、践行文化惠民的必须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烹制“文化夜宵”,需要瞄准需求。今天的夜校,显然不是若干年前的扫盲,而仅仅从事“二传手”式的转发,或者是“炒剩饭”,也难以满足群众尤其是青年群体的需求。因此,夜校在践行文化惠民的过程中,必须在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的基础上,知晓群众所需,了解群众所盼,进而画出最大同心圆,有的放矢,以“我”之所教正是“你”之所盼,获得群众尤其是青年群体的青睐。
烹制“文化夜宵”,需要整合资源。群众的需求必然是各不相同,如何在“众口难调”中烹制出一致叫好的文化惠民大餐,同样是夜校自身的必修课。今天的夜校,就开办主体而言,可谓百花齐放;就其教学资源而言,更是各有千秋。对此,夜校及夜校主管部门,应摒弃固步自封的理念,重视相互借鉴,最大限度地发挥夜校教学资源的作用。
烹制“文化夜宵”,还需要统筹兼顾。进入夜校及时“充电”,是群众用学习点亮夜生活的需求,而在这一过程中,也会出现场地、交通等问题。对于宝爸、宝妈们而言,甚至还有带娃的后顾之忧。这一切,虽然不是夜校的分内之事,却与夜校的发展息息相关。值得借鉴的是,一些城市正在探索青年夜校和少年儿童课程同时段开放的模式,进而考虑对“陪学”的孩子开放,既解除了宝爸、宝妈的后顾之忧,也密切的亲子关系。
夜校的兴起与发展,诚可谓多赢之局。它是青年与时俱进的选择,是青年自我提升的平台,于社会而言,也是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有助于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夜间消费、激发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品位。每一座城市应立足自身、因地制宜,助力夜校烹制“文化夜宵”,以丰富多彩的方式,践行文化惠民。(作者 范德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