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改革报
□ 许媛媛 俞彦妮 何俊宇 陈钰雯
新农人是推动发展农村新质生产力、实现乡村振兴、扩大农民就业的重要力量。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积极探索全链条“农创”服务新模式,着力构建围绕农创培育、助创、带富机制,从农创客培育、成长、发展等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助力“新农人”创出新天地,助推农业走上转型升级之路。今年以来,农创实现产值近9亿元,带动就业10500余人。
聚焦“客从何来”,探索构建“招引—提升—激励”全链条创客培育机制。
一是拓展创客人才挖引渠道。专门制定和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开展专职岗位、专场招聘、专项赛事等活动,大力招引乡村CEO、农村自媒体运营和农文旅策划人才以及成长型电商团队。今年以来,已引育农创客300余名,落地农创项目39个。
二是丰富创客能力提升载体。成立农创客发展联合会,组建农创客发展联盟,建设青农创客空间,助力创客抱团发展、强强联合。常态化举办“逐梦乡村 一起风华”主题沙龙、农创项目路演、实践能力提升班,采取导师帮带、活动竞争、研讨实践等形式,带动农创客运营管理水平提升。目前已组建由乡村振兴领军人才、创客能人等20余人组成的“创客导师团”,开展“共富围炉会”、农业经理人等培训及创业经验交流活动13场,遴选农民进高校等专业机构进修学习45人,培育农创客100余名。
三是创新创客贡献激励机制。以农创客带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户就业创业为导向,建立优化创客贡献评价指标体系,升级推行创客企业星级评定,对评定的创客之星、乡创平台给予奖励,将农创客纳入人才分类目录,强化乡村建设人才待遇保障。今年以来,3名乡创人才获得2023年度浙江省乡村振兴共富带头人“金牛奖”、2024年度浙江省乡村振兴共富青年先锋“青牛奖”百强人选等称号。
聚焦“创业有助”,建立健全“政策—平台—解难”全方位助创服务体系。
一是完善助创政策引导机制。出台加快打造高水平乡村振兴人才集聚地实施意见、人才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等,构建人才招引、资金奖补、产业扶持等多维政策支持体系,面向研发机构、乡创平台等主体以及农创客、乡村运营师、农技专家等群体,从研发创新、资源租赁、评比奖励、运营管理、人才招录等方面明确推出支持政策。2023年以来,奉化区率宁波市之先推出乡村CEO运营支持政策,对乡村运营师实行“运营补助+按比例增收奖励”5年最高400万元的组合奖补。今年以来,累计兑现各类政策奖补资金1300万元。
二是健全助创平台集聚发展机制。聚焦创客创业全流程,积极构建服务平台、科研平台、销售平台。今年,该区成立土特产产业链大党委,分别成立研发端、生产端、加工端、销售端、融合端等功能型党支部,以党建引领协调解决项目落地、企业发展等问题。链接省市级农科院、浙江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校,成立“浙江农林大学季宗富乡村运营研究团队奉化工作站”等合作站点,推动农创产学研合作。
三是构建难题破解长效机制。持续深化“驻企专员”“科技特派员”“镇街帮办”等“六大员”制度,成立乡创服务团队,围绕农创面临的科技、人才、资金等方面难题,以“管家式”服务助力农创客步入发展“快车道”。今年以来,乡创服务团队已协助农创客解决创业问题20余个,助力乡村运营团队落地农文旅业态项目26个,先后推出“青农创客贷”“农业创业贷”等惠农金融产品6个共19亿元授信贷款,协调推出浙贝母种植保险和香榧子、草莓等特色农产品保险。
聚焦“报效有为”,探索实践“产业—品牌—业态”全领域融合带富机制。
一是推动产业融合。依托奉化丰富的山海景观、特色农产品、非遗民俗文化以及背靠长三角都市圈的地理优势,引导农创客开发田园观光、农果采摘、运动休闲、研学培训、亲子体验等项目,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特色餐饮、特色旅游和文创旅游产品、农产品加工等产业。目前,全区已落地运营乡村音乐咖啡吧8家、高端民宿30家,开发户外徒步线路15条,今年累计接待游客360万人次。
二是推动品牌融合。引导农产品高品质规模化生产、品牌化营销,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节庆品牌、非遗品牌,形成农创品牌矩阵,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以及促进农产品销售。近年来,认定“遇见莓好”农创客示范基地2个,申报评定星级农创11家,奉化水蜜桃、奉化雷笋等3个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5个土特产入选省名优“土特产”百品榜。连续三年举办桃花马拉松等活动,带动10万游客参与。
三是推动业态融合。深化数字赋能,推行智能种植、农产品电商直播、“电商云仓”等模式,通过“庄园+农户”“产品+农户”“加工+农户”“直播+农户”等创业“+农户”联农共富模式,扩大创业受益面,带动农户共建共享。近年来,该区在城市文化中心专门设置1000平方米的“亲爱的玛丽”网红直播基地,带货2.5亿元。农创客创新发展的“来料生产加工 一坊带共富”、智慧“共富舱”等特色模式在浙江省得以推广,全区目前已建成共富工坊87个、智慧“共富舱”311个,通过各式“+农户”的模式带动农村人口就业10500余人,人均年增收超2.5万元,带动35个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增收2500万元。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