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拥有3000年历史的长沙城,曾有古井3000多口,它们不仅是昔日居民生活的命脉,更是城市记忆中不可或缺的篇章。随着时代变迁,目前可用的仅有十余口。都说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即日起,本报通过《寻井记》系列报道,带您探访那些镌刻着时光印记的长沙古井。
白沙古井。
居民在白沙井取水。
“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这句话中无沙的水,来自于一口井;还有一句著名的诗词,“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词中所指的长沙水同样也来自这口井。一口古井,成为千年古城的代名词,是长沙人共有的城市记忆。
它,就是白沙井。
■文/图/视频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高煜棋
白沙古井:它是“长沙第一泉”
白沙井位于长沙城南的回龙山下西侧,天心阁东南方约一公里处,自古以来便是江南名泉之一,旧时长沙市民的主要饮用水源之一,至今仍在使用中。
古井静静地躺在一片绿意盎然之中,仿佛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见证着岁月的变迁。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轻轻拂过那斑驳的井栏,古井仿佛被唤醒,开始了一天的故事。井栏由青石砌成,岁月在它们身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每一块石头都显得古朴而庄重。井水清澈见底,不用触摸,就让人能感到它的清凉。每当有人前来取水,那水瓢落入水中的声音,清脆悦耳。
“您身体真好,提得动这么大两桶水啊!”“刘姐,上次给我的茶叶就用这白沙井的水泡的,真的好喝!”11月17日上午8时,长沙市白沙古井公园,周末的上午围着打水的市民。井边的闲聊是很多爹爹娭毑们一天的开始。
白沙古井现存4口水井,南北各2口,北左井是最受欢迎的一口。一把红水瓢,两个塑料桶,或推着小推车,或骑着摩托车,前来打水的人络绎不绝。
正在打水的张大爷花白头发,今年78岁,喜欢喝井水泡的茶,“我黑龙江的,来长沙生活20年了,已经成了‘老长沙’啦。”
张大爷住得远,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专程来打水,“这个井水泡的茶和自来水真是不一样,我们一家人喝这个井水。”
“孙子要考试,我专门打了水回去给他煮鸡蛋吃。”徐娭毑说,孙子刚上小学时,有一次考试前吃了白沙井水煮的鸡蛋就考了满分,后来家人就习惯在考试前给他用井水煮蛋,讨个彩头。
白沙井水这么受欢迎,能直接喝吗?
面对记者的询问,大家赶紧提醒:最好是带回家烧开再喝。
白沙井左侧有一块告示牌,上书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白沙井水质进行检测的结果,在今年7月的采样检测中,北左井各项检测结果均合格。
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与环境卫生科的工作人员表示,北左井的水在烧开后可以饮用,“受到天气影响和取水时可能会造成的污染等因素,提醒大家一定不要饮用生水”。
如今的白沙井已升级成为文化公园,是附近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偶有外地游客慕名来打卡,在长沙印象中添上了“清新沁甜”的一笔。
古井前世:泉脉不断,汲之不竭
湖南省文史专家陈先枢介绍,白沙古井以民谚“长沙沙水水无沙”而得名。白沙井在锡山西坳,山基底为板岩,上部覆盖很厚的红土砾石层,地下水有承压性,泉脉甚旺,原老龙潭即为泉水所汇集。
虽然白沙井的具体始凿时间已无法考证,但是明代崇祯《长沙府志》已经有记载:“白沙井,县东南二里, 井仅尺许,清香甘美,通城官民汲之不竭,长沙第一泉。”
据记载,白沙井自古以来便水质极佳。清乾隆间学者张九思《白沙泉记》描述:其泉清香甘美,夏凉而冬温。煮为茗,芳洁不变;为酒,不醉不滓,浆者不腐;为药剂,不变其气味。三伏日饮者,霍乱、呕吐、泄泻,病良也。
清代古井建设较为完备,背靠山侧树有石碑,上刻“白沙古井”四字。清光绪年间,善化知县曾在井后立碑,并订立用水章程。
1950年,市人民政府为保护古井,特拨款维修古井,使白沙古井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长沙市最早得到修复的名胜古迹。1983年市政府拨款,由南区人民政府主持维修古井,后公布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在此基础上修建了白沙古井公园。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