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多钧 才贡加 王玉莹
11月10日上午,朝阳爬过山脊,洒向蜿蜒的黄河,河水流淌泛起金色的波浪。
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黄河乡唐格玛村生态管护员白白开始了一天的巡护工作,藏野驴、藏原羚漫步觅食,没有因为白白的出现惊慌失措,河边已经结了一层薄冰,偶尔还能看到斑头雁和赤麻鸭在河边嬉戏。
当巡护至唐格玛村冬季草场时,白白远远看见一只白唇鹿在黄河边觅食,一会在岸边,走着走着又到了河里,一会又上了岸,白白觉得不可思议,俯下身来仔细观察。
“那只白唇鹿好像眼睛看不见。”
白白发现白唇鹿受伤后,缓缓靠近,白唇鹿不为所动,白白更加确定白唇鹿眼睛看不见。于是白白和同伴将白唇鹿抱回家,准备第二天带到县城治疗。
“当天夜里,我将白唇鹿关在畜棚,放了一些草料,可是第二天早晨去看的时候,白唇鹿已经跑了。”次日,白白去寻找受伤的白唇鹿,在黄河边看到白唇鹿时,白白松了口气。
“先观察几天吧!如果白唇鹿能正常生存生活,我们就不过多干预了。”白白说。
白白所在的唐格玛村是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核心区域,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启动后,按照生态管护“一户一岗”政策,白白成为一名生态管护员,负责区域内生态监测与保护。
如今,黄河源园区的生态管护员不仅只负责生态,他们有了更多的任务和责任。黄河乡阿映村牧民南周成为生态管护员后,告别了工地搬砖的辛苦日子。“我们家没有牛羊养殖,只有一点草山,交到合作社,年分红2000元左右,我和妻子只能靠在县城打工勉强养家。”南周告诉记者,从小在草原长大,心里最牵挂的还是草原,看不到草原或牛羊,心里总是空荡荡的,如今再回到草原,心也安定了,而且还有稳定收入。
看着草原越来越美,野生动物种群数量越来越多,南周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巡护区域里藏野驴的数量甚至超过了家畜,小时候从未见过的野生动物在巡护路上也会遇到。”
如今,生态巡护只是南周日常工作的其中一项,他还是村里的矛盾调解员、政策宣传员。三江源国家公园成立以来,黄河源园区依托“一户一岗”政策,创新构建了“生态管护员+基层党建+精准扶贫+维护稳定+民族团结+精神文明”六位一体的生态管护模式,形成了点成线、网成面的管理体系。
南周虽然拥有很多“头衔”,但他并不觉得这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荣誉,“首先,作为一名党员,我应该起到表率作用,多为政府解忧,另外,我还是一名生态管护员,守护家园更是本职工作,谈不上付出与艰辛。”
今年初,阿映村两户牧民因草山界限不明闹矛盾,吵得不可开交。其中一户牧民与南周是亲戚,村“两委”就让南周去调解。南周跑了好多趟,先是将双方叫到一起调解,无果后又单独走访调解。
“那一点草场你争上也没多大作用,不行了看在我们亲戚的面子上退一步,都是一个村的,抬头不见低头见,让让步。”南周好说歹说,终于让亲戚家做出了让步,紧接着又去另一户牧民家做工作。
“这片草场也不大,只有500亩(1亩=0.067公顷)左右,不如你们两家轮换放牧。今年第一年你家牛羊先吃……”另一户牧民也接受了南周的建议,双方矛盾得到化解。
南周说,作为党员,更是巡护网格小组的组长,每次政策宣讲时都会去现场,回来后通过微信群和走访,将党的惠民政策宣讲到每一户家庭,让牧民做政策上的明白人。
如今,黄河源园区3128名生态管护员,不仅承担着生态管护的职责,他们的“头衔”更多了,责任更重了,但他们初心未改,守护家园。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