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荣
京津冀14905.html" class="superseo">文博协同又结硕果——近日,北京市文物局印发工作方案,旨在发挥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的龙头作用,通过联合办展、人才交流等跨地协作,推动三地博物馆协同发展。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作为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博物馆对于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多元文化需求、促进区域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些年,伴随协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京津冀博物馆间的互动交流日趋频繁。在顶层规划上,三地陆续签署了《京津冀博物馆联盟倡议》等一系列合作协议,联动发展、开放共享的协同机制逐渐完善。依托于此,三地文博机构还拿出特色、携手亮宝,共同策划实施了包括大运河主题在内的一批优秀展览,让大家在家门口就感受到“文化一脉”的深厚底蕴,极大增强了文化认同感。
协同合作硕果累累,但也要看到,京津冀文博事业的发展尚不够均衡。《2019年度全国博物馆名录》显示,北京平均14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天津平均24万人拥有一座博物馆,而这一数字在河北为53万人。除了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落差”,不同级别、规格的博物馆也面临“冷热不均”的局面。与故宫博物院、国博、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等头部大馆相比,大量中小博物馆声名不显、人才欠缺,“展柜里的历史”亟待焕发更大光彩。
当下,文博事业成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和经济的新增长点。据统计,全国多地博物馆文创产品销售额迈过亿元门槛,博物馆正与文化、旅游等领域融合形成新业态。对于京津冀而言,主动拥抱潮流,做好“博物馆+”文章,盘活“展柜里的历史”,不仅可以让文博事业创造更多价值,推动更多人感悟文脉流淌,也可以为三地协同提供深层动力。就目前来看,三地文博协同机制初步打通,接下来仍需在挖掘文物内涵、推进陈展项目合作、蓄力文创产品开发等方面发力。比如,整合市场资源,创新商业合作模式,拓宽文创产品开发投资渠道;比如,广大中小博物馆借力传媒、科技资源,融入非遗展示、演艺等新元素实现跨界“出圈”,等等。
对于观众而言,逛博物馆早已不是走马观花“到此一游”,而是一场与历史、文化的“走心”对话。京津冀文化底蕴深厚,文博资源丰富,携手开发利用好手中富矿,大有可为空间。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