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若琳
2009年底,“英特尔计划收购英伟达”的传闻闹得沸沸扬扬,恐怕连当时的华尔街精英们都没想到,15年后,英伟达替代英特尔成为“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成分股,而后者即将被“道指”剔除。
曾经的全球芯片巨头英特尔,正面临背水一战。刚刚公布的2024年三季报显示,英特尔第三季度亏损166亿美元,这是英特尔56年历史上最大的季度亏损。
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过去几年,英特尔发展明显“掉队”。一方面,在激烈的全球半导体市场竞争中,AMD通过Ryzen和EPYC系列处理器,逐渐蚕食英特尔个人电脑和服务器的市场份额,同时放弃投资OpenAI也令英特尔错失AI浪潮;另一方面,英特尔在极紫外光刻(EUV)技术应用的更新决定上,展现出的犹豫与迟缓令其备受夹击,尽管英特尔CEO基辛格在2021年上任后提出了“四年五节点”的激进目标,但对比竞争对手台积电和三星制造工艺的提升,仍显乏力。
投资者的失望直接反映在股价表现上。截至北京时间11月5日,英特尔股价年内跌幅近55%,与其2021年底最高值相比已经跌去63.85%。今年以来,英特尔将被收购的消息不胫而走,新闻报道中的买家名单包括高通、ARM、苹果甚至还有三星。
在笔者看来,对于A股上市公司而言,英特尔当前的困局带来了三点启示:
一是上市公司需要持续加大新技术研发投入,加快产品迭代步伐,且紧跟技术趋势。技术进步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在核心产品的研发上,一步慢则步步慢。
英特尔在面对昂贵的ASMLEUV光刻机选择上,过于保守,本应在2015年量产的10nm制程一再跳票,第五代酷睿处理器仅使用14nm工艺,直到第十一代酷睿制程上都没有太大变化,“挤牙膏”式更新导致英特尔原本相对先进的制程工艺逐渐落后于台积电和三星。
二是上市公司需要具备快速反应系统,以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包括在必要时进行战略调整。当前,信息技术加速迭代,AI、移动计算等技术和应用快速发展,及时认识到关键核心技术的变化至关重要。
在移动互联网早期阶段,英特尔先后出售了移动处理器Xscale、面向移动市场的StrongArm业务,将精力集中到X86架构芯片技术上,因而错失移动互联网发展先机。当前,市场需求从CPU(中央处理器)转向GPU(图形处理器),英伟达凭借CUDA树立起GPU的“护城墙”,而英特尔因轻视AI浪潮,对OpenAI的投资机会判断失误,再度错过转型良机,导致处境被动。
三是上市公司应根据市场变化适时拓展多元化业务,减少对单一业务的依赖。基辛格也认可,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但实际上,英特尔的荣光留在了PC时代,其大部分业务仍然依赖传统PC产品。如今,英特尔正在迈出转型的关键一步,一方面,寄望于LunarLake架构支持下的AIPC挽回一局;另一方面,英特尔加速IDM(集成设备制造商)2.0战略的推进,将芯片制造业务分拆成独立的业务部门“英特尔代工”。
英特尔转型之战结果如何还未可知,俗语说“船大掉头难”,每一家成功的公司都存在路径依赖,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职业经理人往往更倾向于打“安全牌”,将目标放在短期的回报上。但通常意义下,敢为人先、勇立潮头才能抢占发展先机,这需要走出舒适圈的勇气和魄力,更需要坚持不懈的长期主义。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