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造假了。11月3日,2024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获奖名单公布,江苏涟水某学校教师王某某和学生姜萍不在列。据调查,王某某在预选赛中对姜萍提供帮助,违反了“禁止与他人讨论”的赛事规则。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同时发布通报,给予王某某诫勉谈话处理,取消本年度评先评优资格。
今年6月,中专生姜萍的“逆袭”故事刷爆全网。据报道,17岁的姜萍专业是服装设计,但她以第12名的成绩,与来自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参赛者并肩进入一项全球数学竞赛决赛,也是唯一入围的中专生选手。舆论之所以对姜萍纷纷点赞,源自她身份的反差,中专生进入全球性数学竞赛决赛确实较为罕见。也正因为强烈的反差感,让不少专业人士对姜萍成绩的合理性产生怀疑。
数学很复杂但也很简单,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据报道,此次比赛初赛考试范围是大学数学系本科的课程。按照介绍,姜萍从中专阶段才开始集中学习数学,也就是说她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学完了高中数学和数学系的本科数学,熟练掌握了各项高深的数学知识,这种惊人的学习进度确实超越一般人认知。更蹊跷的是,比赛成绩遥遥领先的姜萍,书写的板书中竟有多处数学硬伤,一名北大数学教授专门写文章分析板书中各种明显的错误。种种不合情理之处,既把姜萍推上风口浪尖,也让人怀疑有人在背后捣鬼。
赛事组委会的通报虽然姗姗来迟,但好歹给了公众一个交代。所谓的“数学天才少女”是假的,是有人在故意造神。王某某作为老师,对姜萍的数学能力应该知根知底,但为了成绩、面子或者利益,为姜萍提供了不当帮助。赛事组委会从监考管理、判罚定分到审核推广都没有尽到把关责任。网友喜欢逆袭翻盘的故事,喜欢看见平凡人里冒出神奇天才,局中人就故意迎合这种心理,为了流量故意炒作。用谎言编造谎言,用谎言掩盖谎言,谎言的泡沫越吹越大。这种行为既不尊重数学,也不尊重比赛公平。往小了说,害了姜萍,误导公众;往大了说,有损国家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形象。
姜萍事件再次证明捧杀不是爱好数学的方式。在网络世界,造神的言论和视频夹杂在未经考证、碎片化的事实中,固化着逻辑盲区,挑动着公众情绪。从造谣韦东奕一晚帮6名博士解决4个月未解难题、捐款1600万元抗洪,再到姜萍被吹捧为“天才少女”,造神的最大特征就是利用数学专业的特殊性,将当事人捧上神位。平台和媒体不认真调查,不核实信息;自媒体刻意推波助澜又让求证变得无力,让正常学术讨论滑向争吵谩骂。
“姜萍事件”值得各方反省。造假不仅会让当事人付出代价,也让社会付出成本。造神是对数学的亵渎,停止造神,才能还数学一方净土。
孟雅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