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上观新闻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从强化生育服务支持,加强育幼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等4方面提出13条具体举措,营造全社会尊重生育、支持生育的良好氛围。
“加强生殖健康服务,指导各地将适宜的分娩镇痛以及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就是13条具体举措之一。据统计,截至10月30日,已有27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辅助生殖技术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上海也于今年6月1日起,将“取卵术”等12个辅助生殖类医疗服务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上海辅助生殖纳入医保近半年来,成效如何?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还有哪些行动路径?记者采访了相关患者、医生和专家。
新政实施后出现问诊小高峰
生娃,对有些人来说很容易,对有些人而言却很难。
今年39岁的上海市民李女士,曾备孕两年无果,决定做试管婴儿后又经历了三次胚胎移植失败。今年4月,夫妻俩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再次尝试辅助生殖。恰在此时,上海将部分辅助生殖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的消息传出。
根据政策,12个项目涵盖取卵术、取精术、人工授精、胚胎培养、胚胎移植等必要医疗性辅助生殖技术,在上海17家具有辅助生殖技术开展资质、且为医保定点机构的医院落地,其中就包括李女士就医的九院。
“这是好事,造福万家。”相比上次,李女士这次的自费费用明显降低。她坦言,治疗费用在家庭可承受范围内,自己在经济上没有太大顾虑,但由于上海辅助生殖技术全国领先,不少外地患者会来上海求医,尤其是一些辞职做试管的患者,往往对价格很敏感。
何女士就是专门从外地赶来的患者。“要做各种检查、促排、取卵,每次跑过来不方便,索性就辞职了。”她的丈夫留在老家工作,她则独自住在上海一家快捷酒店。对他们而言,辅助生殖可以医保报销,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都得到了缓解。
记者在此前采访中了解到,一代、二代试管婴儿总费用约为4万元,三代试管婴儿总费用约为6万元,经医保报销后可节省至少60%的费用。试管婴儿并不能保证百分百成功,很多人都要尝试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总体而言,据上海市医保局测算,每年可为参保人员减轻负担约9亿元。
“从医生角度来看,病人数量是有明显增加的。”仁济医院副院长、生殖医学科主任孙贇告诉记者,新政实施后,来到医院接受辅助生殖治疗的患者较此前增长了约25%。她说,以前来咨询生育问题的人多,但不少患者都因昂贵的治疗费用犹豫不决,真正实施的人数在下降,而现在这类患者的积极性大幅提高了。
孙贇指出,纳入医保对于规范、提高辅助生殖技术也有好处。“辅助生殖纳入医保后,监管更严了,要严格掌握指征才能实施,各家医院也正努力提高成功率。这些都是积极的影响。”
除辅助生殖外,早在2022年1月,上海已将分娩镇痛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政策实施两年多来,上海医保基金累计为约7万人次参保群众支出近1亿元。
期待政策尽快落地
人口发展事关国计民生。降低生育成本、强化服务支持,无疑有助于解决有生育意愿家庭“不敢生、不能生”的困扰。但专家指出,要提高生育率,光靠出政策、发补贴远远不够,仍需加强政策系统集成,确保各类举措落地见效。
复旦大学人口与发展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彭希哲认为,国办印发的《若干措施》中的大部分内容,过去数年各地均有探索,此次以国办名义公开发布,体现出国家对人口问题的高度重视,也是一份更完整的、全国层面的总结性文件。
“关键在于如何落实这些政策。”他说,如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但具体如何扩大覆盖面、降价提质,还有待明确;建立生育补贴制度,那么谁来补贴、补贴给二孩和三孩家庭还是所有家庭、补贴多少,都需要进一步明确。
彭希哲指出,辅助生殖纳入医保等政策只能帮助有意愿的家庭实现生育愿望,“如果一个人本身不想结婚,不想生孩子,给钱也没办法激发生育动力”。最重要的是要让年轻人转变婚育观念,而观念的转变则需要家庭教育、就业环境、社会氛围都因素共同促成。比如,要解决女性因生育而面临的职场困境,不能把“锅”都甩给企业,应明确哪些可以由政府买单、哪些由企业或者社会组织买单,男性也要承担更多养育责任。
据统计,我国总和生育率长期下降,近年达到极低水平,在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倒数第二,连续两年人口出现负增长。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出台政策和相应配套措施鼓励生育,但对于提高生育率的效果不尽如预期。”彭希哲说,在育龄人群数量减少、且未能有效提升生育意愿的情况下,不能指望通过发布一个文件,就能让生育率实现反弹或者增长。“我们希望在政策激励下,出生率不要持续下降,或者说不要下降得太快。”他说,如果未来每年出生规模能维持在1000万人左右,就已经是一个很好的成绩了。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不要把国家政策功利地理解为要让大家生孩子。”在他看来,《若干措施》是面向生育子女家庭的一种社会福利,“在经济发展压力下,国家提出一揽子生育支持措施,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体现”。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