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1月1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张静雯 文/图)
核心提示
应急救护是指,在病发现场、专业人员到达前,就近人员对伤病员提供初步、及时、有效的救护措施。应急救护设施越齐全,懂得救护知识的人员越多,安全保障的成效也就越大。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完善应急救护体系,普及急救知识,2022年起,福建省委、省政府连续三年将“公共场所配置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群众性应急救护公益培训项目”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
项目开展以来,福建省红十字会、福建省卫健委陆续在省直机关、社区、学校、地铁、体育馆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配置AED,并同步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公益培训项目,以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和应急救护培训的普及率,为挽救生命争取宝贵时间。截至2024年8月底,全省已配置6127台AED,培训持证救护员66万人次。
近日,记者对我省公共场所配置和使用AED的有关情况,以及群众性应急救护公益培训的开展情况,进行了深入采访。
“教科书”式应急救护,创造生命奇迹
回忆起两年前经历的“生死时刻”,福州市民林晨(化名)深感幸运。
2022年9月25日上午8点半,林晨搭乘的福州地铁列车正疾驰在地铁1号线屏山—树兜区间,忽然他感觉脑子一片空白,随后不由自主倒在地铁车厢内。
“有人懂急救吗?这里有人晕倒了。”人群中一片惊呼。正在巡逻的福州市公安局地铁分局民警杨振宝听到呼叫后,马上赶到现场。见此情景,他一边疏散乘客,一边迅速通知树兜站工作人员:“立即广播寻找医务工作者,取来AED!”
说话间,列车停靠到站,林晨被合力抬出车厢。站台上,乘客王晓婷正在候车。她见很多地铁工作人员往一个方向冲,本能地也往那边走。看见躺在地上的林晨,她毫不犹豫地出手:“我学过急救,我会急救!”
就这样,王晓婷负责胸外按压,杨振宝和一名热心男乘客协助做人工呼吸展开急救。很快,AED也送到了。地铁站工作人员根据指示迅速贴好电极片,启动AED。
十几分钟后,林晨恢复了自主心跳和呼吸,被护送上随后赶来的急救车,当日下午便他脱离生命危险。
心脏骤停,黄金抢救时间只有4分钟。在林晨性命攸关的危险时刻,是掌握急救技能的乘客与民警第一时间联手相帮,加上“救命神器”AED的助力,把他从死神的手中抢了回来。
每每谈及救人的经历,王晓婷和杨振宝均表示庆幸。他们两人恰恰都在不久前参加了“公共场所配置AED+群众性应急救护公益培训项目”,是红十字救护员。
“心肺复苏是医学生的基本技能,不仅是毕业时的必考项目,也是求学、实习期间不断强化的重要技能。我们学它就是为了能在关键时刻救人。”王晓婷说。
“群众有危险,第一时间去救援是我们警察的天职。正因为掌握了一定的急救知识,我才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冷静快速做出正确反应。”杨振宝说。
这起教科书式的应急救护,是省红十字会投放的AED在公共交通场合首次成功施救。在此之后,红十字救护员通过AED成功救下心脏骤停患者的消息不时传来。
心肺复苏无疑是重要的急救技能,但急救技能远不止心肺复苏一项。
“危难之时显身手 救命之恩重如山”,10月18日,莆田第五中学附属学校学生彭华(化名)的家长,手捧锦旗向学校和老师周仁琪表达深深的谢意。
不久前,彭华在进行宿舍例行大扫除时,嘴里含着糖果和同学说话,一不小心把糖果呛入气管,导致呼吸困难,情况危急。舍友们急匆匆地向老师报告,生管老师周仁琪闻讯立马赶往事发地,当他冲进宿舍时,彭华已无法说话,只能用手慌乱地指向喉咙。
“或许是气道异物梗阻,赶紧抢救!”周仁琪曾多次参加学校组织的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很快他就对学生的情况作出预判。随即,他从背后环抱住彭华,反复采用腹部冲击,不到30秒,卡在彭华喉咙里的糖果排出,化险为夷。
“应急救护的意义,不仅在危急时刻到来时,也在于到来之前,应急救护都能起到大作用。”福建农林大学红十字会学生会长、乡村振兴学院研究生刘畅告诉记者。
“奶奶或许有脑卒中的风险。”3个月前,刘畅从爸爸口里得知,奶奶的身体不太舒服,口齿也变得不太清晰,还时常感到头晕。她马上想起了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课堂上学习到的脑卒中相关知识,又联想到奶奶平时患有糖尿病,正属于脑卒中高危人群,便说,“爸爸,快带奶奶去医院检查一下,不要拖延”。
一天后,爸爸打电话告诉她,奶奶确实出现了脑卒中的先兆,还好及时送医检查治疗,避免了生命危险。
刘畅说,经过此番经历,她对全社会开展的“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活动,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持证上岗”的红十字救护员
“先生、先生,你怎么了?”“快来人啊,这里有人晕倒了!”“我是红十字救护员,请这位先生拨打120,请这位女士帮忙取AED设备!”“现场懂急救的朋友麻烦跟我一起帮忙!”10月26日上午,来自不同行业的48名学员,在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紧锣密鼓地进行心肺复苏(CPR+AED)实操训练。
“要学会克服紧张情绪,一定要记好细节,采用‘一看、二听、三感觉’的方法,快速判断是否有呼吸意识,胸外按压通过‘01、02、03……28、29、30’的节奏循环进行。”或许是因为生疏,或许是因为紧张,首次参加红十字救护培训的学员们不免出现操作不到位的情况,红十字救护师资廖丽莎一边仔细观察,一边细心进行指导。
实训课程中,廖老师对学员特别强调,应急救护要尽可能给予救助对象人道主义关怀,要尊重他们的隐私。譬如,救援对象恢复意识后,要马上帮其整理好衣物,并告知“我刚刚打120,现在120在赶来的路上,我会一直陪伴您到120到来”,通过心理安抚令其情绪稳定下来。
学员张雨馨认真注视着廖老师的讲解动作,时不时默念一下老师提醒的重点环节。“我们学的是救命知识啊,就得用心学好,可不能在救人的关键时刻掉链子!”她说,自己去年刚从福建师范大学毕业,现在从事幼教工作,前阵子看到同学将他们参加培训获得红十字救护员证书的照片发在了朋友圈,觉得掌握这项技能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很有必要,就主动联系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中心的老师报名参训。“我已经花了8小时的业余时间完成了理论学习并考试合格,终于获得了来参加培训的机会。”
与张雨馨相比,参加复训的钟齐铨在整个学习和考核过程中显得游刃有余。
钟齐铨告诉记者,他是曙光救援中心的一名队员,2021年9月已经通过考试获得了“红十字救护员”证书,现在证书已经过了3年有效期,所以又抽空报名参加复训。
“再使点劲,你刚刚按压深度不够,速度不均匀,等会儿练习时再找找感觉。”经常走入社区、学校讲授应急救护知识的钟齐铨一眼就看出了张雨馨的紧张情绪,安慰她说,“实战时,大多数人都会有一点恐慌和紧张,多练习一定能做好的。”
经过8个课时的学习和实操考核后,当天参训的48名学员都拿到了新鲜出炉的“红十字救护员”证书。
截至目前,通过各级红十字组织的学习考核,我省共有66万人次获得“红十字救护员”证书。
如此庞大的培训规模,如何保证培训质量?2022年起,省红十字会展开积极探索。
2022年底,省红十字会率先发布全国首个地方行业标准《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服务规范》,对红十字应急救护的培训类型、培训机构、救护培训师资、设施设备及教具、培训流程、质量评价与改进等内容作出详细规定,使应急救护培训有了统一标准。通过标准化设置,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考核标准和统一的发证管理,做到“一证一码”,可追踪可溯源。
“福建已经建立起以省红十字会主管、各级红十字会分级管理,以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中心指导、各地救护培训机构为依托的全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网络体系。”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中心主任薛昀介绍说,我省通过培训与管理一体化、培训数据可视化、教学课程模块化的“三位一体”全网络一站式培训管理,已在全省范围内实现应急救护培训服务标准化。
学急救、懂急救、敢急救
急性心肌梗死、气道异物梗阻、交通事故受伤……生活中,意外无处不在。那么,如何织就更严密的应急救护网络,让更多人懂急救、敢急救、救得好?
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福建农林大学(下文简称“福建农大”)的探索经验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借鉴价值。
对福建农大学子而言,救护培训是每个人必须学习的大学一课。
9月28日,在福建农大北区田径场上,一场以“人人急救,携爱共赴”为主题的救护培训第一课正在进行。来自省红十字会的应急救护师资鲁江萍,引领现场4800名新生踏上了一场生命守护之旅。
从环境安全评估、患者意识与呼吸判断、紧急呼救,到心肺复苏(CPR)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及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等核心环节,鲁江萍讲得生动仔细,学子们也学得格外认真。培训进入实操演练阶段,同学们个个聚精会神,投入到急救技能的模拟练习中。
“鲁老师生动形象的描述和准确的动作示范,让我们快速地掌握这一救命技能,若遇到类似的危急时刻,我们就会懂得如何有效施救。”福建农大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大一新生詹博闻说,通过这堂生命教育课让他了解到学急救不难,学急救能够帮助身边的人,未来还要进一步学习各种应急救护技能,更好地为生命护航。
“从某种程度上说,救护培训第一课像是一粒种子,把应急救护的知识和救人救己的理念埋入同学们的心里。”刘畅告诉记者,近期校内学生社团开始纳新,同学们加入校红十字会的热情高涨,报名人数远超招募人数,大家在加入理由中不约而同地谈到了救护培训第一课对自己的影响,希望能够跟同伴一起将这份技能学好用好,帮助更多的人。
为满足在校学生学习应急救护技能的需求,福建农大校红十字会还通过常态化开展“蓝心源”应急救护培训志愿服务项目,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全面普及和强化急救知识,提高自救互救、应急避险能力。2023年,农大在金山、旗山、安溪三个校区共开展了48场培训,参加人数近1.2万人。其中,1646人顺利获得省级红十字救护员证书,1007人获得校级救护培训证。
从事高校应急救护培训工作近10年的福建农大团委青年发展与服务部部长、校红十字会指导教师周颖华认为,应急救护培训能铺得广、走得远的关键在于“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深入学子内心。
近年来,福建农大红十字会的师生们还打造了自己的动漫IP“农小红”。大家巧妙地应用农小红的漫画形象,在校红十字会官微的推文中生动有趣地介绍应急救护知识和展示应急救护技能,一举“圈粉”众多学子。
不止于此,福建农大还通过爱心宿舍、一班一急救员、红十字知识竞赛暨紧急救护技能大赛等品牌活动,不断扩大急救知识普及范围,提升师生自救互救能力。
关于应急救护设施的管护,福建农大也有一套自己的办法。“学校内的22台AED虽分布在不同的区域,但每天都有红十字会的救护员对其进行巡检,若有同学离校,校红会也会安排同学做好交接工作,确保设备在关键时刻能够用得上、用得好。”周颖华说。
“应急救护设施越齐全,懂得救护的人越多,也就越能给群众提供安全的保障。”省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部长孙宏图呼吁,社会各界共同携手,持续提升公共场所和家庭应急救护设施的配备率,不断强化急救意识和急救知识培训,让更多人学急救、懂急救、敢急救,织就急救之网,保障生命安全。
福建农林大学学生练习气道梗阻急救方法。
在福建农林大学红十字知识竞赛暨紧急救护技能大赛现场,参赛同学展示洪水险情中的急救方法。
省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师资为学员讲解伤口包扎技巧。
福建农林大学大一新生集体学习应急救护技能。
在福建省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学员学习使用AED进行心肺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