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新加坡特约记者 辛 斌 本报特约记者 刘恒之
13084.html" class="superseo">马来西亚武术“席拉”(Silat)又称马来防身术,为马来文化的一环,有时会结合音乐作为舞蹈演出,具有很高的观赏性。2019年,马来西亚武术“席拉”以及印尼“武术传统”班卡席拉(PencakSilat),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马来西亚武术“席拉”
马来西亚席拉是一种自卫与生存的格斗艺术,其主要灵感来自动物的动作,起源于对虎、鹰等野兽搏斗的观察。仅在马来西亚,就有超过150种席拉招式。席拉既有全接触的格斗,也有单人、双人、团体的套路表演。席拉也使用众多种类的武器,如马来短剑、古姜匕首、弯刀、三叉戟、长矛、折扇、手杖、衣物、镰刀等。
席拉发源于马来群岛,可追溯到琅卡苏卡王朝早期。11世纪到14世纪达到顶峰。16世纪,葡萄牙人袭击马六甲,企图垄断香料贸易。马来席拉练习者勇敢抵挡了40多天,最终失败。葡萄牙人杀害了很多会席拉的人,剩下的习武者逃往偏僻地区。即使在今天,据说最好的席拉大师大都来自与外界接触较少的农村。
席拉最初是勇士学习的武术,但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练习者和培训人员,并在马来西亚各地建立了培训中心,因此这一习俗已超越其作为武术的地位,成为一项表演艺术和一种健康休闲的大众运动。
由于缺乏书面记录,马来西亚席拉的历史大多是通过传说和考古得知。在马来半岛的传说中,有个叫苏卡娜的女子,目睹了一场老虎和大鹰的搏斗。通过模仿动物的动作,她击退了一群袭击她的醉汉。然后,她将这些技巧教给了丈夫,从他那里正式流传了下来。有关席拉的传说说明,席拉始于女性,反映了女性在传统东南亚社会中的地位。
文学中的马来武术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史诗。近年来,与席拉有关的影视剧作品层出不穷。马来西亚首部大制作电影《金山公主》中,有两场由席拉武术家精心设计的打斗场面,引起了广泛关注。
服装和音乐是席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席拉的精神内涵,还增添了观赏性和仪式感。服装方面,大致可分为训练服、典礼服和正式服装三种。训练服通常包括一条宽松的黑色裤子和一件黑色长袖上衣。
席拉的伴奏音乐以敲击乐器为主,还有一些吹奏乐器。这种音乐不仅能激发习练者的节奏感,还为观众带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