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13日消息(记者张棉棉 周尧 邢斯嘉)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报道,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中国经济克服重重挑战,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改革开放持续深化,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民生保障扎实有力,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会议指出,明年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
明年中国经济工作怎么干?
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明年中国经济工作怎么干?相比往年,明年的中国经济工作总基调有哪些不同?如何确保我国经济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2024年即将进入尾声,一年来,在关键时刻、重要节点,党中央及时研判形势、作出决策部署,提振社会信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即将顺利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昌林说,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
王昌林表示:“取得的成绩不平凡,一年来的历程也不平凡。在量的方面,实现了合理的增长,继续保持增速全球领先地位。在质的方面,我们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风险化解有序有效,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相比以往,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更加突出“合力”。去年会议提出了五个“必须坚持”,今年会议则强调“必须统筹好”。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韩保江认为,核心都是高质量发展,但是去年更侧重“思想性”,今年更侧重实践性和针对性,表明政策在不断深化、与时俱进。
韩保江表示:“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这五个‘必须坚持’,确定了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的大逻辑,今年‘五个关系’,是在去年的‘五个坚持’的基础上,如何根据新的发展需求、新的国内外环境,把它具体落地,突出了实操性。”
根据会议,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王昌林说,为“十五五”规划开局打牢基础,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必须有稳定的发展,因此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实际上是围绕“稳”展开,环环相扣。
王昌林表示:“强调更加注重改革结构调整,一方面要稳,另一方面要以进促稳。比如,要加快培育新动能、新质生产力,这些改革包括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都要守正创新,还要统筹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先立后破,这是连贯的。”
其中,相比此前,新增的“守正创新”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二十届三中全会都强调的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郭丽岩说:“守正和创新是辩证统一的,既要有道不变、志不改的强大定力,又要有敢于创新攻坚的魄力,努力推动高质量不断取得新突破。”
在韩保江看来,明年经济工作的要求中,新增的“系统集成”和“协调配合”,这八个字的政策意义更为值得关注。也就是如何使政策同向发力相向而行,打好政策组合拳,而不是相互掣肘,相互矛盾,要使政策能最大化发挥效力,从而让中国经济在国际竞争中可以保持一席之地。
韩保江表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当我们的发展进入这样的特殊阶段,我们自身的内生动力需要进一步的凝聚,形成合力。外部环境对整体不利的情况下,更需要有这样一个政策信心。因此这些政策怎么才能有更好的起效?系统集成就强调的是这些政策实施当中怎么按照系统思维,把各种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协调好。协调配合讲得就更加明确了,就是怎么样避免政策之间的相互冲突,形成政策合力。”
明年,我们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全国政协常委张连起分析,明年经济工作的关键词就在于“积极”。
张连起表示:“所谓更加积极,一个是要扩张债务,提高赤字率,赤字率到明年三月份的两会中批准,可能这个数字是近十年来最高的。同时要增加发专项债,解决地方政府的化债问题,因为这是源头性的问题。加起来就是要比较大力度花钱。”
2011年以来,中国长期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但具体表述上会根据经济环境有所侧重,如保持中性、灵活适度、精准有力等。这一次货币政策的前缀变成“适度宽松”。韩保江说,这种变化,主要和政策的效果有关。今年以来,我国内需增长有所放缓,客观上需要货币政策加力逆周期挑战,能真正体现“适度宽松”成效,促进经济平稳运行,“适度宽松”在“支持性”的基础上政策信号更加积极、清晰。
韩保江表示:“今年要通过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其主要的着眼点在于,怎么把物价水平有张力地拉起来,这样货币投送量要加大,带动消费和投资两大引擎,货币政策能更好地跟财政政策配合,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组合拳效应才能发挥出来。”
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正是明年九项经济工作重点内容的第一项。包括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郭丽岩分析,着力提振内需,进一步释放国内有效需求潜力,巩固增强内需对国民经济循环的主动力作用,这是以自身最大确定性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主动选择、战略选择,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
郭丽岩表示:“大力提振消费,关键是要优化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之间的良性循环机制。‘两新’政策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举措,明年要加力扩围,更多新型智能化绿色化消费产品有望纳入以旧换新补贴范围,能够进一步增强消费意愿,同时推广绿色生活新风尚。促消费和惠民生相结合,创新消费场景、增加优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加精准有针对性促消费。”
哪些重点领域将迎来改革?
整治“内卷式竞争”该从哪里着手?
除了摆在首位的“促消费”,此次会议提出的九大重点任务中还包括: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等。2025年,哪些重点领域将迎来重要改革?整治“内卷式竞争”该从哪里着手?
2024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我国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8.8%、10.6%。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群慧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放在了明年九大重点任务中的第二条,足见科技创新的重要引领作用。
黄群慧表示:“作为明年的第二项重要的任务,专门强调通过‘人工智能+’来培育未来产业,当然这种‘人工智能+’除了培育未来产业,本身也是推动传统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所需要的。实体经济的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也需要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的支撑,需要加大力度,尤其以政府资本带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参加创业投资。”
其中,首次提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内卷式”竞争与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怎样的关系?整治的重点将在哪里?
黄群慧说:“有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新质生产力,没有因地制宜,或者没有基于自己的资源禀赋,而是按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几大产业,有点脱离实际。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是要吸引重要的人才、技术去落地。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要规范和治理,避免这种一哄而上的‘内卷式’发展方式。”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则提醒,实际上,今年以来,多个政策文件就明确提出反对“内卷式”竞争。比如,《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剑指地方不公平竞争,尤其是防止招商“内卷式”恶性竞争。今年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也明确提出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
数据显示,2022年度,审计署就发现,有55个地区违规或变相返还税收或土地出让金等225.08亿元。今年1月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要求深入揭示一些地方招商引资中违规出台“小政策”、形成“税收洼地”等问题。吴萨表示,反对“内卷式”竞争是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应有之义”。
吴萨表示:“这里面,它一定伴随着损害市场竞争参与者合法权益的组成部分。比如,对劳工的过度压榨,依靠自己的市场垄断地位,对上下游企业的压制。表面上看,对某些企业赢得市场的占有率有一定作用,但从根本上是损害整个市场竞争环境。因此这次旗帜鲜明地提出反对这种‘内卷式’竞争,其实是更好地净化市场竞争环境,肃清这些不和谐的市场竞争因素。”
今年10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至今已有2个月时间,其间引发了包括企业界、法学界在内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
此次会议提出,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其中,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等均是重点内容。
吴萨分析:“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是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具体举措,对怎么样做好对市场主体的支持,是有很明确的政策导向。加快建设统一大市场指引,更多的是完善市场体系建设。财税金融的体制机制的改革,根本上是对市场制度的完善。”
会议强调,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其中,尤其将“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提出来,吴萨认为,这种提法,很有新意。
吴萨表示:“我们是世界货物贸易的大国,但是相比较而言,服务贸易的增长相对来说要滞后于货物贸易,但是不管是服务贸易、绿色贸易,还是数字贸易,这都是我们进一步拓宽对外贸易的深度和广度,也是世界上未来经济增长的新的动力源。我们把这些目前在我们国家还不占优势地位,但是有一定的竞争基础,并且要着力培养的领域,单独提出来,我觉得很有政策的前瞻性和指向性。”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会议还特别将“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作为九大重点任务之一提出来,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室副主任王利伟表示,其中提及的“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叠加效应”“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鼓励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各展所长”等具体内容,既突出了区域内的“优势互补”,也突出了区域间的有效衔接。
王利伟说:“强化区域协调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之间的有机衔接,同频共振发挥‘1+1 2’的叠加效应。引导区域之间建立市场化主导的产业协作关系,探索跨区域多元化协作新模式,提升湾区内外部协作水平,陆海协作构建更高水平的海洋经济。”
抓好9个重点任务
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明年要抓好9个重点任务中,还涵盖了城乡融合发展、房地产市场稳定、风险防控、绿色转型以及民生保障等多个方面,旨在实现区域发展的均衡、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这些政策的实施将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与区域发展紧密结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明年的重点任务还包括: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到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闫敏指出,围绕城乡融合深化改革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
闫敏表示:“2025年是我们国家‘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要实现‘十四五’规划的目标,要看到整个国家的发展阶段尤其是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已经出现了一定的变化。从原来的快速城镇化转入到了高质量城镇化,也就是说,要发展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不是人口大规模地向城市进行转移,它就是要以城市圈和大都市为核心发展的一种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城乡发展实际上是和区域发展结合在一起,注重整个区域的联动性,使产业结构、人口结构、战略储备结构、安全发展的保障结构,更符合协调性,整体推动我们国家的高质量发展。”
对于2025年房地产工作方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放在了“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范畴下。提出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并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全国政协常委张连起表示:“稳住楼市是中央明确的务实有力的政策举措,也是一个着力的方向,因为这跟老百姓息息相关,要鼓励地方政府回购商品房变成保障房,要坚决控制增量、优化存量,最终使房地产市场无论是从市场环境还是价格企稳向好。”
其中具体措施包括:加力实施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合理控制新增房地产用地供应,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处置存量商品房工作。稳妥处置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央地协同合力打击非法金融活动等。
闫敏认为:“要加大金融领域的宏观审慎的监管。一方面我们要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但是另一方面谈到了要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的功能,一方面要支持经济增长,另一方面要防范化解金融领域出现的风险。这种金融领域出现的风险,是整个经济各方面的风险集中在金融领域的表现。这种表现目前来看,更多集中在中小银行的领域。”
绿色发展作为我国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方面,会议上提到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群慧分析,绿色转型同时伴随我国双碳目标的落实,指向了一个绿色生产、绿色制造的未来。
黄群慧表示:“绿色生产力本身就是新质生产力,这次又专门谈到在第八项任务里,谈到了全面推进这种绿色转型,尤其是在作为产业园区,强调要零碳的园区的建设。新质生产力除了现在通常的发展方向,除了数字化、智能化,还有绿色化,而绿色化的关键衡量标准,就是碳排放。当然零碳排放是一个标准,要求很多园区往这个方向去努力,可以建立一批围绕零碳标准的零碳园区,也可以通过这种碳市场的交易,推进绿色生产、绿色制造或者绿色转型,实现蓝天碧水、净土的保卫战的更大成就。”
最后,会议强调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其中多次提及就业。包括实施就业支持计划,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落实产业、就业等帮扶政策。闫敏总结,“保总量、保重点、保基本”是有关就业等民生政策的三个重点。
闫敏表示:“第一个方面就是要保总量,我们要保持明年城镇新增就业、失业水平整体的稳定。第二个方面就是要保重点,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的就业,还包括重点人群的就业,也就是我们要实施新的就业计划。第三个方面,就业要保基本,不能出现因病返贫或者其他因素导致的返贫,我们要巩固脱贫攻坚的这种成果。另外,我们要针对前几年比如疫情的影响,或者其他一些突发事件的影响,对就业造成的中长期的影响,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