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曲阜11月29日讯(记者 张静)沿着村口处的石阶徐步而上,一条儒学示范街映入眼帘,这里有书店,村民或游客可在这里读书休憩,也有手工坊等文化体验区,游客可在这里动手学习一项传统技艺,或在特色饭厅里品尝当地小吃……11月28日,“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媒体采风团走进曲阜鲁源新村。
鲁源新村外景 主办方供图据介绍,鲁源新村秉持“以文化人、以文兴业”的理念,立足于孔子诞生地的金字招牌和尼山圣境景区的带动优势,凭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儒韵鲁源文明新村”为目标定位,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文旅产业,带动村民致富。将传承和弘扬儒家文化注入到文旅发展中去,注重打造多样化、能体验、随处有的文化旅游模式,让这里成为乡村文化游的热门“打卡地”,不仅让游客在村里的街头巷尾通过“住民宿、游乡村、重体验”的“文化游”感受孔子故里的风土人情,更让村民们捧起了“文化碗”,吃上了“旅游饭”。“我们村里的年轻人可以在景区从事讲解员等工作,月收入可达5000元左右,年纪稍微大一点的,可以去景区做保洁或物业,月收入也能达到1500元至2000元。还有更多的村民通过开办特色民宿,实现在家门口就业,逐步发展成民宿经济,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鲁源新村党总支书记刘承彪说。
目前,全村民宿数量达182家,直接带动村民就业300余人,平均每户民宿年收入5万元以上。
伴随着尼山圣境推出夜游项目和乡村旅游持续升温,越来越多村民利用自家房屋发展民宿经济。村党组织牵头成立了“民宿联盟”,制定管理细则,引导民宿运营管理向专业化、规范化转型。
另一方面,鲁源新村坚持在儒家文化中寻找乡村治理“灵感”,将儒学文化资源深层次融入到乡村文化建设中,以文化振兴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将儒家文化元素精巧布局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中,呈“一站四馆一堂”之态。其中,“鲁之源、鲁之风、鲁之雅、鲁之颂”这四大文化展馆,分别围绕鲁源起源、乡村记忆、非遗传承、鲁之传颂等主题展开,各自独树一帜又相互呼应。此外,鲁源新村还通过广泛收集村民家风家训,提升村民文明素养。刘承彪说,“我们村里年轻人结婚的时候,村支书就会送给他们一套装裱好的家风家训,让这种好的传统发扬下去。”
鲁源新村还组建了涵盖政策宣讲、文明新风、环境卫生等6支贴近村民生活的志愿服务队伍,深入开展“鲁源有礼”“读书分享”“守望诚信”“广场有约”等10个志愿服务项目。建立“儒乡幸福超市”,为参与志愿活动的村民发放幸福币并兑换日用品,鼓励村民做好人做好事。设置尼山书屋、书法室、红色记忆馆等8个功能室,常态化开展经典诵读、非遗技艺培训、家风家训分享、评先树优等活动。这些多样化的形式激励着村民崇德向善,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村风民风。
如今,鲁源新村通过提升乡村基础文化设施、健全文化标识体系、培育“农、文、旅”特色文化产业,让传统文化赋能乡村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