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
建筑大师梁思成
在访问美国期间
曾给老友艾尔弗雷德 · 本迪纳
寄去了一份信件
信件中
附有一份由他本人所整理的
建筑创作作品列表
这份列表中的第一个作品
就是
而在这一项目的合作者中
我们还能看到另一个熟悉的名字
林徽因
如今
这件在梁思成建筑生涯中
具有特殊意义的作品
依然伫立在美丽的江城吉林
东北电力大学的校园内
守望着校园一个个年轻的身影
见证着岁月的长河从身旁静静流过
这组建筑
就是吉林省立大学旧址
它有一个更为人所熟知的名字
“石头楼”
“石头楼” 图据东北电力大学官网
一所大学的兴建
1924年
梁思成远渡重洋
先后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
哈佛大学深造
1928年
学成回国后的梁思成
应东北大学之邀
创办了建筑系
梁思成、林徽因在宾大 资料图片1929年
梁思成接到了一项委托:
规划、建设
“吉林省立大学”
这所大学
作为吉林省第一所公立大学
吉林人民已经期盼了很久
早在1927年
吉林省内7所学校的学生
就联合递交请愿书
要求兴办一所“吉林大学”
1929年农历三月
在当时的政府会议上
吉林省教育厅
申述了筹办大学的理由:
东三省物产丰富之区
适当国际竞争之冲
强邻方挟其所谓
政治军事经济等侵略政策
咄咄逼人、无微不至
唯是挽救之道
千头万绪
而根本之图
首在培植专门人才
提高地方文化
……
吉林省竟不能设一大学
则将来之文化
不惟不能与国际竞争
即与各省相较
亦未免瞠乎其后
1929年
几乎是集合全省之力的
吉林省立大学
终于宣告成立
时任吉林省政府主席张作相
担任校长
吉林省立大学校园规划图 资料图片伴随着这所大学的筹办
许许多多学成归国的吉林人
也应邀前来:
德国留学归国的
榆树人李锡恩
担任副校长
美国留学归国的
吉林市人胡体乾
担任法学院教授、图书馆长
法国留学的著名数学家
扶余人张翼军
担任理工学院院长
日本留学归国的文学家
伊通人穆木天
担任文学院教授
……
一时之间
吉林全省的教育精英
几乎全部汇聚于此
而由于缺乏校址
教授、学生们
只能挤在吉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
以及几所其他学校的校舍中
开始了最初的课程
作为临时校址的吉林公立法政专门学校 资料图片吉林省立大学的新址
选在了吉林市的城西
1930年编纂的《吉林省立大学概览》
曾这样描述这一校区的环境:
西依欢喜岭
北枕北大山
南望小白山
东顾西石砬
北山之麓甘泉数眼
分流东西
虽隆冬不冻
异日引水校内
以泳以游
可饮可濯
植树山岭
资荫资润
引鸟生风
诚研究学术之佳境
第一期建筑
预定能容千五百人
现已敦请梁任公之子
东北大学教授梁思成先生
特为设计制图
当时还不到三十岁的梁思成
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接到了这所大学的设计委托
三座大楼的诞生
吉林省立大学
作为梁思成学成归国之后
最早设计的作品之一
凝结了梁思成伉俪的大量心血
根据资料
从1929年接到设计委托
到1931年建设接近尾声
施工图一直在修改完善
主石楼的内部 图据东北电力大学官网
1930年
这座大学的新校址开始了建设
当时的吉林各界
对这所大学的建设极尽关注
据当时人回忆
张作相当时常去监工
看到有的石头砌得不正
就脱去军大衣操作起来
“咱是干这行的出身,这算个啥!”
而工程主任董洁忱
则住在工地监修
到1931年春天
这三座建筑已经基本完工
由于楼体运用许多花岗石砌成
这些建筑
也被人们称为
“石头楼”
二十一世纪初的“石头楼” 资料图片在吉林省立大学的核心区域
鼎立的三座建筑
办公楼居中
坐北朝南,楼为两层
两座教学楼分居两侧
整体形制基本对称
均为三层
吉林省立大学主楼正立面、侧立面设计图
1930年12月30日,梁思成绘、陈植校
主楼的全部
以及东西配楼的中间部分
以粗花岗石饰面
上端装饰有传统琉璃鸱吻形象
承接檐口
仿照北齐天龙山石窟的
一斗三升、人字拱装饰
这组建筑
将不同时代的古典细部装饰
处理巧妙、组合融洽
在现代建筑的趋向之下
融入了中国传统样式的风格
兼具很强的文化韵味与传统色彩
“石头楼”的斗拱造型 图剧东北电力大学官网
而这座建筑在建成之后
除了“石头楼”这个称呼之外
还常常被人们称为“海陆空”
这是因为
在那段山河破碎的岁月
迫切期望能够“富国强兵”的人们
能够在这三座石楼的设计语言中
找到许多国防的象征
东侧的石头楼
象征海军的军舰
东侧石头楼
除一楼东西各有一门外
在楼外的南北侧
也各开一个门
象征通往军舰前后甲板的通路
在楼的一角
矗立着一座高达36米的烟囱
象征军舰的烟囱
图据东北电力大学官网
西侧的石头楼
象征陆军的堡垒
和东楼不同的是
西楼仅在东西两侧开门
南北两侧则不设门
同时
和东楼不同
它的两侧楼体
均设有多排窗户
如同一座坚固的堡垒
图据东北电力大学官网
东侧配楼设计图 图据《梁思成建筑设计作品辑略》
中间的石头楼
象征空军的战机
中间的主楼
门厅向前突出
象征飞机的首部
两旁的办公楼则向两侧延展
象征战机的机翼
连同后部的楼梯
整体建筑呈“十”字构型
如同一架战机
石头楼
主楼(右侧)如同一架战机
而当时
“飞机”的尾翼部分并未建成
梁思成只在图纸上画出了轮廓
并注明
作为藏书库的扩建部分
留归后期建设
“石头楼”主楼 图据东北电力大学官网
当时
吉林西郊房屋还很稀少
三座石楼建成后
巍然鼎立
成为江城当时著名的地标
石头楼的建筑材料
选用大块花岗岩
增添了威严感
斗拱花纹和石雕螭吻的装饰
则赋予神秘色彩
主楼门厅设计庄重古朴
节日布置盆花的位置体现了中国传统
石头楼中间的喷水鱼池构成的庭院
与周围的景色相得益彰
形成了一幅气度恢宏的校区图景
这组建筑
是年轻的梁思成
尝试运用建筑学法则
充分调动民族传统建筑语汇
进行创作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
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可惜的是
九一八事变的隆隆枪炮
打断了这所大学的建设之路
许多教授、学生
开始流亡关内
这所凝结了吉林人民
深厚期望的大学
也随之停办
曲折的身世
九一八事变之后
伪满洲国在这片校址上
开办了“吉林一师”
1938年拍摄的“石头楼” 资料图片随后
这所学校又先后被改名为
“吉林高等师范学校”
“吉林师道高等学校”
“吉林师道大学”
摄于1940年的“师道高等学校” 资料图片日本投降后
国民党在此处
成立了“长白师范学院”
1948年3月
伴随着吉林市获得解放
这座建筑重新回到人民手中
“吉林大学”也随之复校
由当时的吉林省主席周保中
担任校长
1948年6月
设在佳木斯等地的
“东北大学”陆续迁来
与当时的“吉林大学”合并
成为当时新的“东北大学”
长春解放后
“东北大学”陆续搬迁
到1949年初
全部迁往长春
成立了“东北师范大学”
其后
吉林省曾利用这些校
舍开办了省委党校
1950年初
经东北局决定
“东北工人政治大学”由沈迁吉
在此处校址开办
一年后的1951年夏
东北工人政治大学又迁回沈阳
将本校舍交给吉林省军区
吉林电力学院时期的石头楼 资料图片1955年5月
吉林省军区伴同省委、省政府
迁往长春
长春电力学校将校舍
与吉林省军区在吉房舍对调
迁来此地
改名吉林电力学校
并于1958年8月
升格为高等工科院校
改名为“吉林电力学院”
1978年
再次改名为“东北电力学院”
1989年
在东北电力学院
建校40周年之际
校方依照梁思成最初的图纸
对“石头楼”主楼进行了后期建设
这座建筑的“飞机”造型
最终建造完整
2005年
“东北电力学院”
更名为现在的名字:
“东北电力大学”
在几十年的历史中
东北电力大学的教学活动
总是围绕“石头楼”为中心
而今
它仍是这所学校的
教学中心、标志建筑
出现在这所学校的校徽上
铭刻在所有校友的回忆中
东北电力大学校徽上的“石头楼”
鲜明的建筑风格
以及深厚的岁月沉淀
赋予了这组建筑极高的
艺术与历史价值
石头楼的卓越设计
得到了权威的认可
被《中国现代美术全集》
和《中国建筑史图说》
等多部著作收录
《吉林市志•文物志》
曾这样描述石头楼:
形式宏伟、结构非凡
几经沧桑、完好无损
堪称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的佳作
2013年
“石头楼”入选七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018年
这组建筑入选第三批
“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
东北电力大学
图据东北电力大学官网
今年9月
省委书记黄强在吉林市调研时
实地查看了“石头楼群”
文物建筑保护利用情况
他强调
吉林市作为我省
历史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城市
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
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更好延续历史文脉
增强文化自信
几十年过去
东北电力大学校园里
这些饱经风雨的建筑
依旧巍然伫立在
北山脚下、松花江畔
吉林人民
自强图存的探索脚步
梁思成、林徽因伉俪
苦心孤诣的艺术追求
在这里凝固成为
不朽的诗篇
参考资料
丁垚 《梁思成建筑设计作品辑略》
董学增 《吉林文物考古文集续集》
崔勇 《中国营造学社研究》
《中国建筑大图典》编辑部 《中国不朽建筑大图典》
翟立伟 《吉林旧影》
东北电力大学官方网站
作者:郭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