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7.html" class="superseo">洱海水质保持优良水平,没有发生规模化藻类水华,洱海27条主要入湖河流水质优良率连续两年为100%,大理州国、省控断面无劣Ⅴ类水体,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这是一份来之不易的成绩。近日,记者漫步洱海生态廊道,走进村庄和企业,听人们讲述他们的洱海故事,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呈现数据背后的秘密。
——推行河湖长制 根治洱海之殇
来到洱海生态廊道太和街道洱滨村,看到一家名叫洱蜗咖啡民宿的店铺。全开放的小院布局精美用心,院旁放着洱海治理前后民宿的变化图。
“洱海治理拆了临海的房子,我的民宿现在只有三间客房了。”民宿老板和术成说。当记者询问收入影响时,他却开心地说:“以前的洱海没有现在美,民宿也是低价路线。现在洱海就是活招牌,我的三间客房营业额和以前相比没有差别。甚至因为品质上升,有了固定客源,生意做得很顺心。”
三间客房就养活了一家民宿,这正是洱海生态向好带来的直接效应。如今,和术成还会不定期组织雇员和他一起在洱海边清理垃圾,尽自己所能保护洱海。沿湖采访时,像和术成一样自发保护洱海的店铺负责人不在少数。
洱海流域因经济发展、人口聚集和生产生活方式变化,对洱海水环境造成负面影响。洱海经历了一个由贫营养湖泊向中营养湖泊再到富营养湖泊的演变过程,保护治理工作也与此相伴随。
1996年和2003年,洱海曾经两次暴发全湖性蓝藻,水质急剧下降,大理州实施了“2333”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影响洱海水质的主要污染源未得到有效控制,洱海水质处在波动下滑阶段。
2016年11月,党中央决定在全国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大理在我省率先出台工作方案、召开动员会、组建河长办、上线运行信息管理平台、委托第三方评价、开展河湖长述职考评,建立“三维度”考评机制,在全州范围内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建设美丽幸福河湖。
——精准治理 创新不断
如今,大理在洱海实行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州级湖长的“双湖长制”,并在洱海主要入湖河流永安江、弥苴河、罗时江及洱海出湖河流西洱河增设州级河长,实行提级管理,同时在洱海流域增设“组级河长”“岸线段长”“沟渠长”,将河长制湖长制延伸到“最后一米”。
“再过一段时间,这一片的海草花就会自然死亡。我们就要从离水面几十厘米的位置割了,保证植株健康也保证水体干净。打捞出来的水草和垃圾等,都会及时清运走,不影响湖岸景观。”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滩管员赵张伟说。
赵张伟所在的公司顺丰洱海也成为洱海之畔变废为宝的典型。走进公司数字化中心,巨大的显示屏上,数据实时跳动,在岗工作人员、在线收运车辆、投放垃圾桶数量等信息一目了然。“顺丰洱海”模式运行至今,已累计收集处理了洱海流域各类型有机废弃物350多万吨,生产有机肥料产品300余万吨、生物天然气产品近3000万立方米。大理推行河湖长制过程中,创新远不止这些。
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涉及面广、系统性强、信息量大,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成为必然选择。大理州率先在我省创新建设河长制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并于2019年初上线运行,为各级河湖长决策和河湖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打造“智慧洱海”,设立洱海管理信息中心,建设洱海监控预警系统,构建了覆盖洱海全流域的“一张网”“一中心”“一平台”,为精准治湖提供了科学依据。
运用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加强河湖监管,在重点河段设置智慧河道监控点位、装设高清摄像头,设置“电子河长”42个,并搭建监控平台,进一步提升河湖管护智慧化水平。吸取过去治水“重水质波动,轻水生态改善”等狭隘观念,大理相继实施“七大工程”“八大攻坚战”“六个两年行动”“九个三年精准提升行动”,推动水质、水环境、水生态“三位一体”同步改善,实现洱海保护治理从治标向治本的转变。
——倒逼产业 全局主动
近年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理逐渐摸索出了一条“特色旅游提升、绿色种植带动、产业支撑振兴”的保水富民路。
为了匹配当下的消费市场和洱海保护的要求,和术成的民宿小院内藏玄机,“除了化粪池、污水管网等设施保障不让一滴污水流进洱海外,我还把客房、公共区域升级。卫生间的花洒都是万元级别的品牌,就是为了以高品质迎合新旅游市场的需求。”他说。
走在洱海湖滨不难发现,旅游业态升级已经是普遍现象。各品牌、商家通过新技术、新形式、新业态推动河湖旅游与文化、康养等多领域深度融合、让“诗”和“远方”更好联结,真正实现生态好水转变成经济活水。
除了最直观的旅游产业,河湖保护倒逼产业转型中,一定要提的就是农业产业。
茈碧湖是洱海上游的主要湖泊之一,也是洱海的源头。宏福农业的连片基地正位于湖的南面。近日,园区内14万株番茄陆续成熟上市,销往全国各大城市。“我们的种植生产用水就来自茈碧湖。生产中为我们将水肥用到极致,排出的水经过层层消毒、过滤,水质可达三类,可以循环使用。”大理宏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昕说。
记者在产业园内看到,在现代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的加持下,利用洱源县得天独厚的光热资源,大棚内的番茄长势喜人。王昕介绍,公司产品直供山姆超市,在各大城市都供不应求。凭借水、热、光等优势,产能是普通番茄的20倍。
洱海浇灌连绵良田,滋养城市乡村,为大理永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走高标准保护、高质量发展之路,洱海水更清,大理活力也更足。
洱海保护的实效也充分证明,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完全符合我省省情水情,是江河保护治理领域根本性、开创性的重大政策举措,是一项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重大制度创新。
云南网记者 王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