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唐凯兰
16岁的广州中学生何聪有一长串炫酷的头衔,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研究工作室正高级负责人,中国宇航学会会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会员,2024年1月评选正高级职称。在介绍他事迹的某篇公众号上,只见他正襟危坐,俨然是未成年的科技精英,一颗冉冉升起的科技新星。
这惊人的履历,前阵子出圈的、有4个博士学位的95后研究员见了,估计都自叹不如。有网友看完后就emo了,留言感叹,“面对这逆天的优秀,我们怎么能顶住压力,不让焦虑一层层最终传导给孩子?”不过,媒体向多个部门核实后发现,这大概率是自我设计、精心编造却也是粗制滥造的身份骗局。
中国科协明确否认,它从来没有设立过什么青少年科研工作室,所以也就不存在什么负责人何聪,这个大聪明与中国科协无关。
在中国科协澄清与何聪并无瓜葛后,这个16岁少年的其他光鲜履历也就随之动摇了,包括但不限于:完成气动挤压工程方案设计(航天航空类)发表过几篇国家级期刊论文;设计了“探索一号”系列运载火箭方案;参加了“第八届冲压发动机技术交流会”“2024年中国航天大会”;参加2024“筑梦航天·行进湾区”莞港澳台侨青少年交流实践活动;2024年1月评选正高级职称。
如果一名中学生做出过上述至少一个成绩,起码是所读学校的校园名人了。可经记者一番核查,何某个人资料中提到担任研究员的广东实验中学荔湾学校,表示从未招录过16岁的研究员。广州南方学院番禺附属中学方面工作人员则表示,没有听说本校学生或者教师有从事设计运载火箭的信息。
记者的核实工作还不够细致,因为何聪到底就读于哪所中学,还不清楚。但在吹嘘何聪的公号文配图中,确有他穿着校服、在操场及学校活动的照片。
事态发展到这个地步,基本可以确定,围绕何聪营造的科技小天才身份,造假的可能性升至最高。至于他有没有利用虚假的工作室负责人、总工程师的身份骗到实际利益,尚有待学校或教育局的调查——当然前提是,学校认为这是个可耻的造假事件,不只是几个学生吹牛皮。
若再了解更多信息,还能知道何聪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那个被中国科协否认、完全虚构出来的青少年科技工作室中担任“要职”的,除了正高级“负责人”“总工”的何聪,还有两个副高级的“副负责人”,以及政宣处处长和文宣处处长两个自封的官衔。他们在合影中表现得像一个中学版的领导班子成员,团结在何聪周围,既紧张又严肃,可制造出来的效果却是“活泼”的,网友好像发现了一个打着科技旗号、自我加冕的小骗子团伙。
除了一眼假的人设外,其他造假部分其实还挺费心思的。只见何聪时而出现在某个“中国航天日”的论坛现场,时而坐在某个大办公桌前“严肃办公”,时而在所谓的“母校”接受采访——照片里,他和另一个女生坐在黑板下方,黑板上写着“访凡人生活,探省实英才”。另有公号文称,三位16岁少年的数学论文被权威期刊收录,文中贴出了编辑的英文来信。总之,何聪不是随便胡诌几句自夸之辞,而是有图有说明,做戏做全套,很卖力地模仿学术名人的日常活动轨迹。
很难相信这只是几个孩子在自娱自乐,把何聪的虚假人设发到科技网站的网页上,替他写肉麻吹捧文章,精心制造这个小团伙集体光环,应该离不开某些大人的运作和加持。尽管动机不详,小骗子背后有大骗子,只怕是板上钉钉的事。
迄今为止,没有学校来“认领”自称研究火箭发射的、有正高职称的何聪同学,也没有学校来认领与他一起奋战在“科技一线”的战友,所以尚无法定性以何聪为首的几个中学生到底在搞什么幺蛾子,也不清楚他们背后都是谁在导演这一出轻喜剧。
可感叹是确有依据的,假如何聪他们真的全情投入到科技“小天才”的角色扮演中,如醉如痴、欲罢不能,那都不只是犯了官瘾,而是这几个孩子以及他们周围的大人,一定是疯癫了,一本正经地错乱了。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